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76,自引:12,他引:64  
1993年6月以来,本课题组陆续发表了<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自本年度起,我们将以对中国高校主要功能的评价取代研究与发展评价,同时建立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编者按旨在推动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学定量评价在国外已有多年,我国近年来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我刊继1997年第7期推出<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1998年推出<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之后,得到了许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同时也给予这项研究很多鼓励和建设性的建议.本期我们又推出了<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本次大学评价在进一步体现客观、公正、公开性的原则上,又有所改进和创新,为使我国大学评价事业更趋科学与规范,我们期待着广大同行与读者就这一研究展开积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大学评价>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大学评价>从1997年实施,并按年度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公布评价结果以来,经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已成为当前大学研究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笔者试图从分析利弊入手,对进一步搞好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评价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中国大学评价-1998>于2000年6月完成.其后,国务院又批准了22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使办有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增加到52所.这52所研究生院除2所林业大学因规模小排名靠后外,其余50所大学的研究生院有49所进入<中国大学评价-1998>研究生院排名前50名,只有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排在第58名.  相似文献   

5.
七、关于科学假设   <评价>以"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规范>质疑<评价>的假设"有何科学的依据?”,认为<评价>"课题组没有给我们任何有说服力的能对假说给予支持的证据”.<规范>作者并尝试用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评价>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多科性大学科研结构层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科大学科研结构层次评价标准,将<中国大学评价>100强高校的工科大学划分为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准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具有发展潜力多科性大学和一般多科性大学等四个层次,并对一般多科性大学范畴中的热点区域多科性大学进行了具体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我国工科大学在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在科研结构上表现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特点,当前大学综合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大幅提升,长远来看重视学科发展的融合性,加强新兴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必将成为工科大学提高综合实力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规模不等同于水平-试论<中国大学评价-199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合并的浪潮中,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先生等的<中国大学评价--1998>(以下简称<评价>)公布了,按照<评价>的统计方法,大学排名次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排名的统计方法主要依据的是各种总量指标,所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一些原本很一般的大学也可跻身排名的前列,而规模未发生扩张,虽然水平还是以前水平的一些大学,则只能排到后面去了.  相似文献   

8.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结果,从1997年开始通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以学术讨论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公布一次.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活动产出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学科研量化评价的主要指标.自1988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自1992年国家科委每年在<人民日报>公布中国大学科技论文排名以来,科技力量较强的大学对提高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重视.大学科技论文排序在促进我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眼科新进展>、<眼科研究>、<眼科>、<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5种综合性眼科杂志2005年发表的论文在2005~2009年各年度被引量和下载量,以确定医学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量的关系及下载量的峰值年代.获取2000年发表的论文在2000~2009年各年度的被引量,以确定医学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代.结果显示,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量呈高度正相关(r=4.91,P=0.000).1622篇论文中,有50篇(3.08%)论文表现出量引背离现象.论文被引用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的第7~8年,而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的第2年.因此认为,在学术评价过程中,下载量指标比被引量指标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2009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和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具有可信度.列为<中国大学评价>的三级指标.增加学术抄袭剽窃无期限降分指标能提高抄袭剽窃行为的成本.EI(工程索引)、MEDLINE(医学生物学资料库)不适合再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来源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评价>质疑--兼与武书连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学评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多目标评价问题.大学评价研究的结果不仅会受到高等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会对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大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数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评价热"始终"高温不退",各种"大学排行榜"也频频见诸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近些年来,大学评价热也在我国蓬勃兴起,一些研究者在大学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产生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而又颇有争议的研究成果.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先生等人1997年以来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刊物上陆续发表的有关系列研究成果即是这类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2008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抄袭、剽窃在我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必要在大学评价中增加抄袭、剽窃的降分指标.EI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期刊源的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专著作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指标会对评价结果发生很大影响.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结果引入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将完善本研究的大学分类.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引文索引》(SCI)排名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近年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制作并逐年发布我国高校排名榜,受到人们的重视.还有以SCI收录论文数量,来评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对科技贡献的办法,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因为SCI从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期刊中选出3300种左右,称其为核心期刊,根据进入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判断一所大学、一个科研机构、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术水平.这些核心期刊是较好的,进入的论文也是较好的.所以我国高校排名榜有参考价值.以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来评定科研人员对科技的贡献,可以激励他们做出科技成果,把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以被SCI收录,与国际接轨,为单位和国家增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在我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学在我国大学兴起,并在近3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大学科学学的成长历程分为三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科学学进入中国大学课堂, 20世纪90年代大学科学学在调整中成长, 21世纪新时期大学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做了论述。在回顾科学学在大学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其将来的发展走势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网大、校友会、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这四个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关高校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的结论,以及今后完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即建立竞争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第7期,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大学评价课题组发表了1998年度《中国大学评价》,这是自1995年度以来的连续第四份大学年度评价报告。客观地说,这一评价是我国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学排行的一个较为广泛和系统的评价,同时也是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评价。随着该评价的连续推出,大学的排行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评价》对于推动我国大学排行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公众进一步了解大学,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24所大学的相关数据,结合Bootstrap-DEA方法,对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地区禀赋、金融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2001和2002年,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大学,以及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008和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区禀赋、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金融发展程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陈红勤 《情报杂志》2008,27(5):48-51
选取<中国对期刊网>、<中文维普科技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为检索工具,以2002~2007年间所发表的关于隐蔽网络研究的50篇期刊论文为分析数据,从论文年代分布、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基金分布等7个角度分析我国隐蔽网络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邵敏 《科教文汇》2008,(24):1-1
文章对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网大、校友会、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这四个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有关高校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的结论,以及今后完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即建立竞争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