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教师的学术研究活动呈现出高度的制度化和组织化,随着行政权力对于高校干预程度的加深,教师的学术研究面临着来自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压力。由于行政方面话语权的不断增加,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干预,学术研究成果表现渐趋平平。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应符合学术本身的价值标准,同时为社会发展服务。建构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明晰学术研究的本质逻辑、规范逻辑、执行逻辑。厘清学术评价中的价值冲突、尊重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凸显学者的主体地位、营造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发展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自主性是突破学术研究"五唯"弊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董四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从“现实”与“理想”中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阐释民生主义与中国传统理想主义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学术研究的一个明显特色。作为矢志理论研究的学者,他注重学科交叉与方法论上的创新,从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关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命题与价值取向,提升了学术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置身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商业气息日益浓烈的当代背景下,作为以理论特性极为鲜明的学术研究自然无法同像眼球经济之类的东西相提并论,但也不能由此就对学术研究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予以否决,而不少学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业已在经济发展的深入、文化建设的展开、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得到越来越深刻的凸显,并逐步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和接纳,便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证据。本文就正是通过对学术专著《妇女与太平天国》的具体评价,来发掘学术研究的显在价值和隐性意义,借以唤起人们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和对理论的再认。  相似文献   

4.
学术研究必须注重逻辑的力量和完整的过程,这是学术产生力量的基本要素。但寻找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学术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学学术研究缺乏学术基本要素是一个问题,但更为严重的是学术研究内容空洞、单一和虚假,简单地说,中学学术研究缺乏这个研究阶段所应具有的灵活、可爱和温暖。我认为造成如此现状和以下两个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博物馆首展"温情与敬意"学术研究必须注重逻辑的力量和完整的过程,这是学术产生力量的基本要素.但寻找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学术产生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学学术研究缺乏学术基本要素是一个问题,但更为严重的是学术研究内容空洞、单一和虚假,简单地说,中学学术研究缺乏这个研究阶段所应具有的灵活、可爱和温暖.我认为造成如此现状和以下两个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7.
谈学报与高校学术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学术性组织,学术文化是高校的高层文化,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学术文化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校学报作为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新人、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高校学术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报只有通过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通过自身的学术规范建设引导和促进高校学术研究规范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术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学术评论缺乏批评意识,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从学术研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学术批评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学术批评彰显学术立场并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创新,学术批评可优化学术生态,学术批评砥砺学术思想发展,学术批评可增强学术认知能力,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积累与思想革命。学术评论呼唤严肃...  相似文献   

9.
事实与价值的相互缠结与相互蕴涵决定了学术研究的价值本蕴,学术研究的价值本蕴为学术自由的正当性提供了内在的价值理据。政治权力获得正当性在于它所具备的价值要件与价值理据。从归根结底的角度看,自由的学术研究与正当的政治权力有着本质相同的价值要件与价值理据,即人与社会的生存、发展、和谐、幸福、自由等政治核心价值。自由的学术研究与正当的政治权力所具备的本质相同的价值理据以及学术自由与政治核心价值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政治与学术不可能绝然二分,也决定了政治权力影响和干预学术自由是否具备正当性在于这种影响和干预是否符合政治核心价值以及符合的范围与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大学功能的发展绝非由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功能的线性过程,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可资遵循。在大学视域中,教学、学术研究、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等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存在着较大的解释和理解空间。如果不在一个逻辑框架下进行解读就会造成对这些概念理解上的歧义、偏差与泛化,最终误读了"大学"。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是大学之"体",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是大学之"用",体用不二、有机融合,是大学功能延伸的内在逻辑。大学应专注于提高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品质,通过学术性教学与学术研究培养具有高深学问、品德高尚和批判精神的专业人才,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选择与批判,以服务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中立思想作为马克斯·韦伯的代表性理念,其演变经历了时代和知识发展的锤炼。其中,价值中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维上的定位和方法上的逻辑,同时也为大学、政府、社会提供了共同的理性对话平台。寻求价值中立对学术自由的启示,向真理回归是大学和学者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於荣 《教育学报》2007,3(1):94-96
通过考察战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冷战目标对大学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和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在为美国冷战目标服务中的新进展,以揭示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不受外界影响的学术自由成为了神话。大学的学术研究必须着眼于国家利益,为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在学术自由与学术为国家服务之间作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变革时代最本质的变革是思维深层的革命。实现思维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术文化表现为科学形态。学术争鸣必须遵循逻辑常规,不能使用矛盾概念,不能凭借主观臆测而以偏概全,不能曲意附会、任性引申经典文献,不能无视研究对象而猎奇式地搬套,特别是不能超离学术文化范围而与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新时代的学术研究,需要非极端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检测是防范学术不端与腐败行为净化学术生态的历史选择。在高校推广以来,对学术观念、学术规范和学术管理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此场域下,高校学术研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重构学术价值标准,确立技术规范治学模式,创新学术评价机制,成为高校繁荣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学术自由与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在改革实践中既有相对的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其相对区别表明:二者各具独特的内在规定、发展目标与实现机制,学术对于政治有相对的独立性。当代中国学术自由与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在价值导向、现实作用、实现路径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自由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由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导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协和大学在"闽学会"和"福建文化研究会"时期对福建文化研究作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直至今日,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还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其重要启示是高校应注重教师的学术研究、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训练和切实体现高校为地方的社会服务,福建协和大学这种脚踏实地的"协大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成为今天福建师范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困境的形成,既有学术写作的异化,也有对学术研究的误读;既有学术期刊本身的问题,也有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术研究被当成职业、学术评价的工具化、学术期刊自身错位是造成学术期刊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走出学术期刊的困境,与明确学术研究的固有价值和正确发挥学术期刊的功能有关,在推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学术期刊应正确使用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学术编辑的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应是良性互动关系,编辑工作既是对文稿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编辑工作带动了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提升了编辑水平。一个优秀的编辑应以编辑工作为主,以学术研究为辅,主次分明,专杂并举,才能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和学术思想,实现学术编辑作为"文化人"的自我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组织场域内外部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外部影响方式有强制性、契约性和关涉性三种;内部影响方式则遵循着学术逻辑、权力逻辑和时空逻辑三种逻辑,它们共同影响着大学组织文化外部适应性与内部一致性,使得大学组织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性选择。而外部依附性与内部行政化的同构,正是当下中国大学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商业投资、联谊交流、学术研究等社会行动,"客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和一种文化资本,在大陆客家地区逐渐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客家研究热潮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建构背景和建构方式,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建构逻辑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