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中国的首都和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丰富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重庆的抗战文化旅游是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分析开发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和分析极为丰富的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抗战时期的翻译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的翻译在数量上因战局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缩减。本文旨在研究林焕平适应当时战时需要,关注中国当时的教育事业,关注当时抗战现实和抗战心理三个主题,从而在抗战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重庆     
老舍在重庆的抗战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是重庆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的翻译,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它迎合了战时的文艺政策,服务于社会语境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唤醒、动员民众与文学的表现之间形成了平行对应的关系。翻译的大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多集中在报告文学、戏剧和小说;翻译策略由"欧化"转向"中国化";编译、节译流行。这充分证明:由于主体文化的规范和环境对翻译的制约,翻译大众化只不过是译者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行为,是抗战语境下文化调适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5.
一一直以来,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发掘重庆作为陪都之后由于文人汇聚给重庆带来的文化繁荣,并因此对重庆本土文化建设所产生巨大影响和意义;再是重庆以及重庆人民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外还有就重庆抗战文学现象本身以及抗战对重庆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6.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抗战文献整理开发有利于为世人提供全面客观、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抗战文本资料,完整展现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画卷;有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激扬中国民众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有利于弘扬以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与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7.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重庆由于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地理位置,成为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物.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摆脱奴役、压迫,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不惜流血牺牲,与中外反动派奋力抗争的大无畏精神.陪都文化已经成为重庆的旅游特色,是重庆区别于国内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资源.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怎样充分发挥抗战文物在重庆的旅游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15~1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抗战研究中心主办、《历史教学》编辑部、《历史档案》编辑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大后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来自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学术论文97篇。学者们围绕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与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华典籍由谁来翻译,这个问题还存在多元声音。针对该现状,本文结合《〈楚辞〉英译的中国传统翻译诗学观研究》一书,对"翻译主体"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比较中国翻译家和西方汉学家在典籍翻译中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和特色、译出效果等问题,提出三方面观点:一是谋求多元互补译者模式;二是用"送出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双向思维考察翻译动因;三是从"文化传真"和"文化改写"角度透视翻译诗学。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在努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过程中,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传播至关重要。借助交际翻译理论探究重庆美食文化的译介,提出重庆美食从交际角度出发,注重呼唤功能,兼顾信息功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在桂林文化城,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与抗战存在着密切关系。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蕴含着丰富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为抵御外族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悲壮而惨烈的战争。时为陪都的重庆。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为人类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在今日,抗战文化成为重庆独特而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本文拟用SWOT分析法,探讨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机遇与挑战,以“抗战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将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积极的抗战精神作为展示自己、走向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以便为开发和利用其蹩源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重庆文化运动非常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重庆文化运动的四个阶段,分别从文化名人、抗日团体、文化阵营、进步报刊等方面展现了中共领导下的战时重庆文化运动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抗战是一个需要永远解说的话题。除了“百年雪耻”背景上的民族感情之外,我觉得,在今天和未来更值得思考的应当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遭遇,究竟给了我们中国的文化什么东西?或者站在重庆这样的一个特定地域中,应该思考,它究竟给了我们重庆的文化发展以什么?抗战不仅仅是屈辱的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译什么"、"怎么译"和"怎么输出"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其次要加强翻译研究,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要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抗战血火中诞生的《重庆各报联合版》,不仅在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而且在世界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也同样称得上是一个奇迹。《重庆各报联合版》不仅反映了在民族生死关头,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界空前团结、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而且充分展现出抗战时期中国政治文化多元格局中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动人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以桂林抗战文化城国际友人援华史料为例,对桂林抗战文化对外传播,以及翻译原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中国抗战文化史料英译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重庆抗战文学作为中围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大量优秀的文艺报刊为依托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抗战期间重庆有报纸70家左右,其中抗战前就在本地坚持出报的报社只有3家。重庆《新蜀报》于1921年创刊以来,以内容丰富、言论进步、编排新颖、印刷精美而蜚声文坛;其文艺副刊《蜀道》跨度时问长、影响大、特征明显,成为推动重庆抗战文学进程的主力军。《蜀道》诞生于重庆本土,离不开重庆本土文化的影响:但对抗战文艺理论问题的积极探讨,抗战文艺专刊专页的蓬勃兴办,抗战文化名人的踊跃投稿以及《蜀道》和文协保持的密切关系,使得《蜀道》成为全罔性的文艺副刊而显现出“全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下,我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与译介已经正式提上"译事日程",但其译文质量却并不见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大大削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外译与宣传力度。因此,文章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展览原状陈列展览馆"内的汉英对照解说词文本为例,从语法—拼写、语义措辞、英汉差异和术语翻译等方面探讨了"八路军驻甘办与甘肃抗战陈列馆"中革命历史故事的译文错误,归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译介整改策略和翻译方法。文章对甘肃革命历史文化对外译介活动小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外译与传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