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刚 《教师》2016,(5):16
"应用写作"是中职教育中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中职学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写作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运用,本文着重对基于案例的中职"应用写作"教学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人在一所中职学校任职五年了,所教的高职语文内容少、难度不大,所教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每一天只按高职语文的低要求兢兢业业却又盲目而麻木地工作,那么无论工作了多少年,其实都只是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长此以往,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  相似文献   

3.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4.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后进生”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深思,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从正确认识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后进生”,提出培养教育策略,旨在改变传统的方法,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提出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设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活”起来——激活“流动”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否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是衡量中职学校毕业生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所以又被称为"关键能力"。中职学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实践性教学体现了中职学校办学的本质和特色,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针对中职学生"服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对提升中职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逢杰 《时代教育》2007,(6Z):133-133
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已逐步采用“活动——发展”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潜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符合教育哲学及教学理论。其开发策略是,先对竞赛项目进行筛选、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竞赛项目,拟定适当的指导方案。将"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中职语文课程资源来开发,可增强中职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并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宗玉 《文教资料》2010,(32):67-6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课本,而应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要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校其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王爱爱 《成才之路》2023,(19):73-76
创新创造是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创新创造。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和全面贯彻,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已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成亟须落实的教学任务。文章以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基础”为例,对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促进中职教育发展,促使中职学生成长为具有时代特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陈懿 《时代教育》2007,(9Z):97-97
跟许多同行谈起,总说语文难敦;与不少学生谈起,也总说语文难学。语文是难教、难学,然而,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中职学校要在“新”、“活”、“严”字上做文章,走活“招生一培训一就业”满盘棋.抓住时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和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加强其课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课余教育要么处在散乱、放任的状态,要么以文体活动代替课余教育。要充分认识课余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组织行为特点入手,反思管理行为,明确管理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课余教育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08,(4):14-15
2007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继续贯彻新一轮课改思想,彰显职教语文的特点,同时贴近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语文命题在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同时,继续注重引导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宏苇 《文教资料》2012,(28):35-3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课程,是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课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者按照"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推动"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向立体化育人转型,使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洗礼。因此,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文章主要从阅读欣赏、应用写作、综合实践三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思政素质的优势,实现中职学校语文课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语文课是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中职学校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现状,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施“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韩梅 《教师》2010,(33):15-15
中职学校培养了社会需要的生产和服务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质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一方面取决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更关键的是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中职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9.
马芊 《考试周刊》2012,(80):22-22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