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的话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教育”.这就是说本文必须以写家庭对自己的“教育”为中心内容,如果只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写家庭成员之问的亲情都不合乎话题的要求。同时.限制词语“家庭”也不可忽视。它要求我们所写的应是“家庭教育”.而非亲戚邻里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那种只写家庭之“爱”及亲情而不谈“教育”.或泛论“教育”而远离“家庭”,都是偏离话题的。  相似文献   

2.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近读文卫星老师的课例“抽象函数(高三复习课)”,给人的感觉是它重“双基”,又不是传统的“双基”教学;它以解题为主,又不是传统的解题教学.可以说,它超越了“双基”,也超越了解题,是数学“双基”教学和解题教学的新探索.特别是由这一课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教学具有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它是指以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凝练的短语作为构思的焦点——立意的根本.行文的线索,统摄整个文章的结构。巧妙地运用“一字立骨”的写法.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归拢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相似文献   

5.
“快速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开发学生智力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点拨作用。首先,运用“快速作文”教学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记日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日记不受题目、体裁、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也可以大胆想像,随意抒发,甚至可以把心里的困惑和烦脑倾吐在日记上,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加以指导。更重要的是,日记体现了一个“快”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教师而言,批阅日记比批改作文限制少,批改日记既可粗览,也可细批,有时只是…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发展一再证明了恫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开始.因此,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来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与思考.我们所引用的问题的开始可以是一个老问题,也可以是在与别人的谈话中偶尔涉及到的一个想法,或是刚刚被证实的一些理论.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故事”.在解决的过程中故事也正向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7.
曹美凤 《文教资料》2010,(11):155-156
启情点.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以是一个人物,还可以是整段历史.更可以是学习生活中教师或学生的某个细节。本文就如何在复杂的历史教学中挖掘出这些“启情点”。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即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情感:由点及面,感悟历史情感;教师激情,带动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阅读”?无论是不列颠百科全书,还是中国的语文教学.心理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即阅读是“阅读者从一定的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过程”。阅读训练也可以从这里看出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说到讲故事。我想每位教师讲的故事已经是数不胜数了.因为这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手段之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喜欢听故事,但“讲故事”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把握的一门技能。说它是最简易、方便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它是最难掌控的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就看我们教师挖得有多深。今天就和各位教师一起来挖一挖“讲故事”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0.
【审题导引】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文化”前面一般填两个字。这两个字是“文化”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应该说.“文化”概念的外延很大。通过某个修饰语或限制语可以将它缩小到某一方面。所以补全题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将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过程,是构思全文十分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抓住“文化”这一中心语.用发散思维展开具体联想,如:校园、家庭、市井、胡同、小区,读书、音乐、美术、建筑、邮票,服饰、茶、酒、烟等。关于文化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最熟悉的来写。其次,要紧紧地抓住“着一笔”这个概念。将自己主持、参与、尝试、感受、思考某种文化的“一点收获”演绎成文。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  相似文献   

12.
《成长中的故事》是“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作系列训练中的第4篇.它同前面3篇(《我的成长记录本》《我出生了》和《名字的故事》)组成一个单元。至此。这一单元暂告一个段落。下一阶段,将刊登“生活中的作”系列训练设计的第二单元内容。当然,你也可以把它们继续收入你的成长记录本中。[编按]  相似文献   

13.
李倩倩 《考试周刊》2012,(60):47-48
创业教育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开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学校其他课程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经验又高于经验.被誉为“思维的体操”。数学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创业教育的元素,因而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5.
Newsants.顾名思义“新闻蚂蚁”.看到这样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想到“NetAnts”(网络蚂蚁)?没错,它和NetAnts一样,也是一只在网络中孜孜不倦的蚂蚁.不同的是它比较“专一”,是一个专业的RSS阅读器.只负责报刊杂志、网站、Blog新闻的“搬运”王作.有了它,即使静坐家中.我们也可以一览天下事!  相似文献   

16.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会说话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也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但“会说”绝不是人的本能.它需要的是长期而有效的触发与训练。事实上.即使有些可以在书写文章时一气呵成的人。也许会在口语交际时如鲠在喉。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如“打门”“打鼓”,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这些意思与它的基本意义有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纵然想象力再丰富.也难想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来.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诗歌教学应注重“读”.应以“读”字当头.因为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形象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同时也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很值得我们好好地读。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它的意境。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品读一情读。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一位同事问了我一个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名副其实”可以写作“名符其实”,而“名不副实”也可以写作“名不符实”,那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以写作“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吗?我一时被难住了.于是我开始留意一些报刊,逐渐发现不少名气较大的报纸中也有那么写的.试举搜集到的几例:  相似文献   

20.
“液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一般认为“液片”是一个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为地选取的一个极薄的液体薄片,是一个理想模型.它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没有体积,但有面积,形状与所盛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的横截面相同;不计质量;它可以静止,也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可以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液片模型”在研究液体或气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1.推导: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推导在连通器底部正中取“液片AB”(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