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专题节目大多用较长的时间,全面深入地讲述故事内容。但如果没有感人的细节,就无法打动人心,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专题节目中,细节不能去创造,不能去想象,而是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学会寻找和捕捉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只有捕捉到了细节,才会使电视专题报道显得更真实、更鲜活、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2.
消息中没有任何细节描写,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习时,我到某电台新闻部请教关于消息细节写作方面的问题,一位颇有才干的编辑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我们这里一般不注意消息细节。”事实正是这样,在我们目前的报纸广播中,存在大量缺乏生动细节的消息。请看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通讯除叙事写情外,还必须有一些精彩的细节。特别是在人物通讯中,如果你能深入采访,细细挖掘,精雕细琢,将细节运用得好、处理得好,犹如给强健的人体骨骼增加了血肉,其作品将大大增加感染力和不尽的魅力,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具体形象的细节有助于你笔下的形象活灵再现。  相似文献   

4.
所谓细节,实际上是指影视作品中的某种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题旨内涵或激发观众视听兴趣的“特写”。这里所说的“特写”,并非只指“特写镜头”(当然细节描写常靠特写镜头来表现),它主要指影视作品对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重墨渲染以及突出表达等等。影视作品离不开细节。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往往是其中的一些细节特别能打动人,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这么说,细节常常赋予影视作品以灵气并能使之“活”起来。例如,一说起影片《小兵张嘎》,我们会首先想到这部片子的一些细节,如嘎子上树藏枪,嘎…  相似文献   

5.
通讯中可给人一种意境美,估计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消息中强调要意境美,可能会有人反对。自然。消息主要以概括性文字为主,不需要大段描写。但是,有些特写式新闻或故事式新闻,适当地穿插一些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给人一种意境美还是可以的。甚至同  相似文献   

6.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生动、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使新闻精品有形象,有动感,有层次,有光泽,有色彩,有味道。尽管看起来是些细微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比作“珍宝之一粒,美玉之一片,金链之一节,佳画之一角”,称细节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成为有口皆碑的传世精品,都能从中找出一…  相似文献   

7.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8.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9.
陈华飞 《新闻窗》2007,(3):46-47
采写新闻离不开细节的捕捉。细节虽小,但是力量无穷。善于发现细节和运用细节,大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笔者在采写实践中就深有感触: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细节,往往是一篇报道能否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一、细节蕴藏在新闻要素中新闻的要素多由时间、地点、人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感染和打动听众。有生动传神的细节,人物会鲜明丰富,事物就会栩栩如生,环境就会典型传神。细节对广播尤为重要。如果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景、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等历历浮现在听众的眼前。可见新闻中的细节描写,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一件电视新闻作品,如果没有生动的细节,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忘记了内容、情节,甚至标题,然而精彩的细节却无法抹去。“细节的具体性、逼真性,使它在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往往会因一个动情的细节而潸然  相似文献   

12.
陶晓静 《传媒》2015,(6):62-63
什么样的专题类电视节目才能更打动人?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这是很多电视人都会提出的一个问题.专题类电视节目中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很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具体的、细致的细节,才会使专题报道深深地印入观众的脑海. “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电视节目的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象征意义,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历史的细节永远让人着迷,而夹杂着意识形态的历史细节又是如此吊诡,不由得人们如此设问,如果某些细节重新复盘,历史会被改写吗?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中准确而生动的细节,会增强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细节不准确,会使读者“由此及彼”,怀疑其他事实的真实性。为此,新闻报道人员应当注意报道中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准确。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不要自相矛盾新闻报道中的自相矛盾,是指同一事实,或者同一画面,在表述时,前后不一致,或者这篇报道与那篇报道,这个报纸与那个报纸不一致,或者新闻照片画面与说明不一致,也即通常所说的“一事二说”。比如,有一篇反映某位“民族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报道,文章前面说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25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5.
鲜明、独特、运动的电视画面语言构成的细节,往往成为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没有细节的报道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好的画面细节,可以使人物更丰富,使事件更生动,使新闻更富有感染力.用细节表达情感,用细节塑造形象,用细节深化主题,这应该是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构成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6,(2):65
人的记忆有时会因为某个细节而挥之不去.采访马向东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首先是一个细节,我把这个细节叫做"死亡细节",因为对于我,现在已经消失于人间的老马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首先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个"死亡细节".  相似文献   

17.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有区别的,轮廓的区别并不深刻,而城市的细节会让一座城市给你感动. 我熟悉青岛这座城市的轮廓,同时也熟悉这座城市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史瑶 《声屏世界》2007,(6):44-44
一、强调细节。一个新闻镜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很多细节无法表现清楚,观众常常会忽略,然而有时这些细节往往就是新闻的亮点。所以在写解说词的时候,应该将关键性的信息加以放大,将隐蔽的信息加以突出,对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动情点加以升华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