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家芸 《师道》2002,(10):20-21
一则故事:小外孙女在悉尼写“书”2001年,我到悉尼探亲,观察外孙女的学习,不时的有意无意询问一些她们学习的情况,引起我的思索,得到一些启发。一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外孙女放学回家,一脸正经地对我说:“姥姥,今天您给我一点时间,我要采访您。”“采访我?”这难道是她们的作业?三周以后,外孙女给我看了她的作业———《我的家》。哟,这哪是一篇作文,俨然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图书。在“前言”里她简述了她们一家什么时候到悉尼居住的,她何时到悉尼小学就读,她的家庭成员等。书的第一章写我———《我的姥姥》。写我出生的艰…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其核心内容是: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主张使大多数特殊儿童尽可能在普通班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特殊儿童集中到特教学校,将他们与普通儿童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智慧处于手指上。”现代教育理念主张让聋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听科学”。这告诉我们要注重聋生的学习活动。聋生因听力障碍更应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体会教学思考与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人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作教学痼疾颇多。或拘泥于组词、造句、标点、面等纯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等层面上的字“基本功”训练,而难于触及写作主体从观察、体验、思维到想象、创造等层面的“能力”训练;或在应试教育一统化的标准束缚下,满足于合乎统一标准,赚得高分的变相“八股”的杜撰,使学生作堕入“思想苍白、语言干瘪、结构雷同、面目俗气”的深渊而不自觉;或谈作“色变”,望作“兴叹”,教师与学生均陷入“恐作症”而不可自拔,在作面前一筹莫展、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到“三三三”目标上,即培养具有“三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建设具有“三高”(德高、学高、技高)的师资、争创具有“三优”(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优秀的办学业绩)的学校。实现了“三三三”目标,就是教育对“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树明校风”这一庄严承诺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方法。笔在多年的初中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情动而辞发,观披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语教材,重视了多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有目的、有选择地采用了书中的一些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在使用中,我主要采用了“看、猜、试、品”四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用还原法激活学生兴趣 刘国正先生说:“语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教学中,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课的理解与思考还原成形象逼真的生活场景、生活状态或生活感悟,学生便会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就会呈现沸沸扬扬的景象。例如学生扮演《变色龙》中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7,(4B):11-11
文化立校 早在世纪之交,江苏省金湖中学便着眼于信息时代对高层次、高内涵人才的要求,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确立了“文化立校”的思想,把“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以“追求卓越”为校训,  相似文献   

12.
本栏目编发的是一组“理论+实践+评论”(即“三合一”)的综合稿。第一篇,陶老师通过三个教例,从理论上阐述了自己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即“活与实”、“激与创”。第二篇,陶老师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思路为例,进一步阐明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第三篇是金老师对陶老师的教学观、教学实践的点评,强调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合一”综合稿为首次编发,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只要找到一座桥梁,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今人也有一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只是一种调侃,其实,笔者以为,此言只要改动两个字——“天下文章一大堆,看你会借不会借”,也可成为今天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借”的文章。此言中的“借”,乃“借鉴”之意,“借鉴”与“抄袭”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内容以“新、活、实”为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适应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有所为一有所不为”思维模式“有所为”,即紧扣新课程内容之“本”来选择授课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所不为”.即舍弃新课程内容之“末”去更新授课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不必照本宣科、局限师生的“随意性”发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地位?这是一个值得的课题。回顾实践,我们的体会是:一、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导向点——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明确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目标“三个面向”理论告诉我们,当代人要具有直面现实、迎接挑战的胆识和智慧;“四有新人”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素质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两者的共性、核心便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作教学作为语教学的一个最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用”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如何完成作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提高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严沾华 《中学文科》2007,(11):60-6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汪劲松 《上海教育》2000,(11):21-22
徐汇中学创建于1850年,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在150年的风雨沧桑中,爱国、科学一直是徐汇中学办学的传统主流,所以培育了一大批以马相伯为代表的民族脊梁、社会中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徐汇中学的办学传统又融进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育人、成才、多彩的徐汇中学教育要求,谱写了徐汇中学新的教育篇章。一、育人,就是使学生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爱国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不清楚“然而圆规很不平,……”中的“圆规”究竟是借喻还是借代,也会明白“圆规”指杨二嫂,不影响对这个句子基本意思的理解。但若不了解一定的句子结构,哪怕你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也可能不懂其义。这是因为语言知识对学生理解母语一般不会构成障碍.而对理解外语往往会形成障碍。语言知识在学生学习语(母语)和学习外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教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归,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