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谢贵刊开辟《人生骆站》一栏,使我能讲讲给父亲写书的故事。 建国初期,父亲罗发龙就是河北省的工业劳动模范。他生于1896年,祖籍安徽省肥东县城山乡下罗村。父亲早年丧父,8岁给地主家放牛,13岁外出在一家小木作坊学徒,18岁进上海面粉厂工作,父亲聪明能干,勤奋钻研,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去世时,还没有过他的四十五岁生日。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的黄金时代。我的父亲去世时,我才十五岁。我的母亲是在我两岁时离开父亲的,据说她后来投海自杀了。因为父亲没有再结婚,工作繁忙,加以两次长时间出国考察,所以我小时候大  相似文献   

3.
易戈 《传媒》2001,(2):48-50
父亲胖胖敦敦,儿子郊荒岛瘦。父亲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名叫李渔村,儿子是当代警察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名叫李戟。父亲60岁整,儿子20岁出头。 父亲非常勤奋,年轻的时候就趴在家里惟一的床铺板上,一字一汗,一字一血地写作,文章一篇又一篇地登了出  相似文献   

4.
吴清源,是日籍华人围棋圣手,1914年5月19日出生在福州。原名吴泉,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父亲是北京北洋政府平政院科员。吴清源7岁学棋,在父亲的支持下,棋艺提高极快。不料1924年他11岁时,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去世。家中生活一时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5.
索妮的天空     
李彦 《传媒》2002,(11):52-53
母亲患癌症在她13 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父亲患癌症在她23 岁的时候撒手人寰。相隔10年,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走了,家里就只留下大她8岁的哥哥和她。父亲走后的  相似文献   

6.
刘小渡 《军事记者》2014,(11):66-67
父亲让我懂得了.实现梦想的路就是“打仗”的路.“冲锋”的路 父亲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长大的,14岁跟随八路军部队打日本,16岁穿上军装,18岁入党。入伍前他大字不识,加减乘除不会.是在八路军的抗日高小(抗高)学文化.长知识的。曾经问父亲,当兵时有梦想吗?父亲说,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那时的梦想。在抗击日寇的硝烟中.在解放全国的战场上,父亲随大军南下,来到距他的家乡千里之外的湖北省武汉市,按组织要求,脱下军装.父亲进入了与他这样一个土八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战场——文艺战线.  相似文献   

7.
正从轮船买办到"左翼"剧影主将父亲应云卫,1904年9月出生在上海北泥城桥牛庄路。祖父应骐北,当时是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干事。父亲7岁时,祖父病逝,家境败落,只得依靠唱苏滩卖艺的同母异父的兄长郑少庚生活。12岁时,父亲就去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不久又转入美商慎昌洋行、肇兴轮船公司当职员,因勤勉能干,很快升为报关员。25岁时,他加入"华北航业公司",由报关员升为业务主任(相当于买办)。那时的父亲经常身着  相似文献   

8.
从小就帮父亲扎花灯我今年76岁,武义县桐琴镇东皋村人。扎花灯花轿的手艺是我从小跟父亲学的。我父亲程德贵,是农村花灯艺人,制灯制轿有一手。13岁开始,我就给父亲做帮手,动手学扎花灯。小时候我就喜爱画画,记性也好,花灯一看就会做。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拜师学艺,但通过不停的看、不停的摸索,二十来岁时,就掌握了学扎花灯的看家本领,能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龙灯、人物灯……做的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演戏经历让我受益匪浅1954年,18岁的我就进了村里的业余剧团,开始"跑龙  相似文献   

9.
温化 《兰台内外》2007,(6):55-56
徐悲鸿穷途遇大师徐悲鸿17岁时就成为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教授美术。19岁时,父亲病逝,徐悲鸿含着深沉的哀痛埋葬了父亲后,决定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我的自述     
丁景唐,族名训尧,笔名洛黎扬、歌青春、丁英等。宁波市(原镇海)人。父亲丁方骏为成衣匠,母亲胡彩庭是农家女。因家贫,父母随母兄闯关东。我在1920年4月25日生于松花江边的吉林市。三岁,父亲失业,南返镇海乡下。六岁,丧父;十二岁,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著名女作家李黎的新书《昨日之河》,这本书是2011年在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的,和台湾版不同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简体版最后还多加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带爸爸回家》,是作者李黎带一百岁的父亲(其实父亲的骨灰)回家。2011年父亲一百岁,李黎终于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好莱坞巨星英格丽·褒曼,父亲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巨匠罗伯托·罗塞里尼。57岁的伊莎贝拉·罗塞里尼仍然拥有母亲的天使脸庞和父亲的纵横才气。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 《云南档案》2012,(11):59-59
飞机上坐着一对父女,父亲三十左右、女儿六、七岁。空姐非常漂亮,父亲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相似文献   

14.
一饭之诺     
父亲68岁生日那天,母亲特意为他筹备了一桌丰盛的生日宴。待一切摆放就绪,我搀扶着身患偏瘫的父亲来到桌前坐下,忽然,我发现父亲的眼睛闪出一道亮光,飞快地在摆满五颜六色各种菜肴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15.
父亲于1911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城、标营道门口.7岁丧父,8岁母亲下堂后,父亲无家可归,邻居将父亲送往无生育的堂叔唐立臣(凤凰县志记载系国民反清人士、同盟会员,1936年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家抚养,读私塾3年.1930年出走,离乡背井,走上从军路.  相似文献   

16.
父亲邵仲勇今年85岁,他是新中国诞生的亲历者。在欢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老人家心绪难平,思绪穿越60载,又回到激情澎湃的岁月。父亲1946年21岁时参加革命,是南京国民党军联勤部四0一汽车修理厂的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相似文献   

17.
一天,先生用手机随手拍下一张85岁的老父亲和81岁的老母亲的照片,我将它冲洗出来,放在家庭照片档案里.父亲因心梗做支架手术住院八天后,回到家,直接坐到81岁母亲的跟前,照片上父亲与母亲双眼对视,膝盖顶着膝盖,面部表情极其认真,对面卧室的窗户,久违的阳光,穿过两位老人的中间,父亲花白的头发熠熠闪着银光,桔色的外套衬着红润的肤色,面带微笑地说着什么,母亲向父亲方向倾斜着身子,全身心听着,整个画面温暖温馨.  相似文献   

18.
《一诺千金》15岁的伊戈原本生活平静。一天,父亲雇用的非法劳工堕楼,为免官司,父亲让劳工流血致死,且设法隐瞒真相。自此,伊戈无忧的世界开始崩溃。他对父亲不再崇拜与信任,愧疚和正义感一点点滋长。  相似文献   

19.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赵景深已于1985年1月7日不幸在华东医院故世,时间一晃过去了20年,我今年也已79岁了.父亲生前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父亲留给我们子女的箴言是:"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父亲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