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4.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5.
张器友 《学语文》2002,(5):30-32
本刊曾于第三期发表了两篇介绍海子诗歌的文章,本期安徽大学张器友教授的文章从读者尚未注意到的另一个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的颓废情怀,以期引导中学生全面理解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梦露 《考试周刊》2012,(76):13-14
海子作为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人、其诗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传记批评角度阐述海子诗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结合海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和求学经历,分析其性格特征对他的诗歌所造成的影响,即纯真的童话气息、对土地的深情回归、彰显自我的精神、面向未来的神性美等艺术特色的形成。海子以人生铸就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无尽启迪。  相似文献   

8.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海子在中国当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即海子诗歌本身的艺术质量。海子在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风格、丰富意象以及广为传诵的代表作.成为人们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海子诗歌被关注的契机、有一些热心的诗友校友、诗作入选中学教材,以及有一批欣赏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缔造了海子诗歌神话。  相似文献   

11.
海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诗人,他的抒情短诗流传颇广,其艺术探索成就也得到认可。对他的抒情短诗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可以审视传统诗歌美学对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探索他的诗歌艺术创新对新诗艺术的影响与开拓。海子的诗歌,尤其是抒情短诗的艺术追求是颇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性美、韵味美、音义美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作为载体的汉语的特征密切联系。本文将从汉语文字的具象性、句法的意合性、语音的表情性三个方面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上述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以期从汉语文化的视角探寻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1979年以十五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讲授哲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短暂的一生中,海子为我们留下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诗,七部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长诗《太阳·七部书》和八篇诗学札记。要全面理解海子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联系海子具有明确诗歌抱负与创作理念的诗学观。海子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八篇诗学札记中,包括五篇以海子自己长诗的序言和后  相似文献   

17.
"海子之死"作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就在于其意外死亡本身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海子神话"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神话当中,海子被塑造成圣徒般的诗人,带有弥赛亚神性的先知,这是对海子的生平和作品采取了象征性叙述而获得的结果,背后则是关于对诗歌空间和诗歌认同标准的认知,以及进一步的重新构建和确立。  相似文献   

18.
生存是海子诗歌王国的主旋律受难主题之一,这一特点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海子诗歌的生存主题与诗人人生悲剧之间存在看密切的内在联系,其诗通过表现个体生存困境的痛苦感受,表达出了对广义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不能不说,我写诗歌时曾受到了海子的影响。在每一个人的青春期,如果他爱诗,就会自然爱上海子的诗歌。海干的诗歌弥漫在我整个青春时期,像粮食和空气,在胃里和呼吸中,特别是海子的死更加强了他的诗歌在我心中的分量。在某一个时期,我爱海子的诗歌要疯了,我对人就说海子,  相似文献   

20.
海子试图用诗歌挽救这个文明衰落的年代,挽救这个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流失,人文关怀荒芜的时代。海子的诗歌是对乡村、土地、河流、日月星辰最直接的感知,是生存环境对人类哺育的感恩,是对土地上生活的人生存的关注、对生命的关切,是对民风民俗、乡情的直接抒写。海子的诗歌十分关注风景中的人文精神,卒章显志,体现着人文主义的情味。海子的诗歌既是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又是对古典文学的革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