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涸泽之蛇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而行,人皆望之,曰:“神君也。”  相似文献   

2.
涸泽之蛇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83-83,54,94,95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  相似文献   

3.
涸泽之蛇     
《阅读与鉴赏》2007,(11):44-44,71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①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②,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相似文献   

4.
涸泽之蛇     
<正>【出处】泽涸1,蛇将徙2。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3。人皆避之,曰:"神君也。"——《韩非子》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一、涸泽水蛇泽涸①,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  相似文献   

6.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7.
鸩说     
鸩与蛇相遇,鸩前而啄之。蛇谓曰:“世人皆毒子矣。毒者,恶名也。子所以有恶名者,以食我也。子不食我则无毒,不毒则恶名亡矣。”鸩笑曰:“汝岂不毒于世人哉?指我为毒,是欺也。夫汝毒于世人者,有心啮人也。吾怨汝之啮人,所以食汝示刑也。世人审  相似文献   

8.
学会豁达     
刘嘉豪 《新读写》2012,(5):61-61
走过一家蛇店,我听到有一个小学生指着一条毒蛇说:“这蛇有毒吗?”店员回答道:“不被咬到就没毒。” 多么聪明的回答啊!由是观之,如果海上风雨交加,但船没翻,未必不能当成无风浪;路上有一个陷阱,但人没掉下去,不妨视为坦途;  相似文献   

9.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正在赶路的查拉图斯特拉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突然来了一条蛇,咬了他的脖颈,查拉图斯特拉因为疼痛醒了过来。蛇见人醒了,便要逃走。查拉图斯特拉说:“你还没有得我的感谢!感谢你叫醒我赶路。”“你没机会赶路了。”蛇说,“我的毒液会杀死你的。”查拉图斯特拉笑着说道:“何曾有过天龙被一条蛇毒死的呢?收回你的毒液吧,你并不富足到可以将毒液赠我。”于是那蛇又重新爬到他脖子上,吸去了毒液。  相似文献   

10.
蛇行的奥妙     
蛇无足,何以行?自古以来,引人思考。蛇善蜿蜒爬行。要说清蛇行之理,必须说清两点:一、蛇何以“行进”;二、蛇何以“蜿蜒”而行。先说蛇可以“行进”。原来,蛇皮上长着许多鳞片,这些鳞片可以增加蛇体与地面(或其他物面)之间的摩擦力。蛇有肋骨,但无胸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众人皆知的寓言——《画蛇添足》。它讲了一个多此一举,弄巧成拙的道理。也因此,文中的画蛇人一直被当作愚蠢的代名词。然而今天,我要为他报不平!首先,画蛇人所具有的创新精神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人们一味地追赶着“创新”的行列,每个单位都挂着“创新”的旗帜;“创新”也是当今人才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创新”更是一个国家迈向强国之林的第一步。然而,人们却大大地忽视了画蛇人!他正是具有这种令人佩服、向往的创新精神的人,他能打破传统思维,给蛇添上双脚—也许他认为这样才是完美——的。一个人敢想,未必会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2.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有不可不知,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音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令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捕蛇者说》: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对本文最后两个词“得焉”,部编语文教材的译注是“得到它”,“焉,这里作代词,就是所写的这篇文章”。我们觉得,把“得焉”释为“得到这篇文章”并不符合原句的意思和语气。“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紧承“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一句的句意的,“故”这个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其语气一直贯穿到“得焉”。  相似文献   

14.
找秋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爬鼓山。寻找秋天。 我们来到山脚下,看到有一个人从山上下来.拎着一个绿色的网袋。里面装着几条蛇,我说:“妈妈。你看。这就是秋天。蛇要准备过冬的粮食.出来寻找食物.才被人捉住的。”  相似文献   

15.
斗蛇     
本刊驻广西容县小记者彭方林报道不知怎的,班上一部分男同学居然玩起蛇来。很吃惊吧?说到蛇都让人毛骨悚然,更何况玩呢。到底是什么魔力使他们这么大胆?这天,杨海(我的同桌)拿着一条蛇从外面大摇大摆地走进来。我迎上去问:“老兄,你不怕蛇吗?”“有什么好怕的,只要能当上‘蛇王’,一条小蛇有什么可怕?再说这也没毒。”“什么是‘蛇王’呀?”“嘿,你连‘蛇王’都不知道?就是拿自己的蛇和别人的蛇斗,如果你的蛇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你就能当上‘蛇王’,所有玩蛇的人都得听你的号召。”哦!原来是“蛇王”的“荣誉”激励着他们勇敢“战斗”啊!斗蛇@…  相似文献   

16.
刘姿 《幼儿教育》2014,(1):60-60
一双鞋子被扔在马路上,真希望有人来穿它们。一条蛇慢慢地爬过来,说:“我想穿鞋子!”可是蛇没有脚呀。一只小鸟飞过来说:“我想穿鞋子!”可是它的脚太小了,也穿不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 (初中语文第五册《捕蛇者说》) 对“以啮人”中“以”字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 ①“以(这种蛇)咬人。”《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中册) ②“如果人被它咬伤就无可救药。以,如果。”(《柳宗元诗文选注》,辽宁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8.
权力     
孔鲁 《现代语文》2004,(12):5-5
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     
《科学课》1989,(2)
今年是蛇年,又称“小龙年”,蛇年谈蛇也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 除南极洲外,蛇广泛分布于全球。蛇在动物分类上,属脊椎动物亚门、抓行纲,蛇亚目,共有13科、380余属。全世界有蛇3000多种,其中毒蛇有650种,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200种左右。我国有蛇类170多种,其中毒蛇有48种,对人最危险的毒蛇有9种,即银环蛇,金环蛇,眼镜王蛇、响尾蛇、蝰蛇、五步蛇、蝮蛇、烙铁头等。  相似文献   

20.
在言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食:①吃。《捕蛇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专指饭。《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④读sì喂。《马说》:“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