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教育艺术》2002,(7):54-56
阅读兴趣 ,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的培养 ,精神世界的提升 ,便无从谈起。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和人生的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好读书的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人 ,而不是浅薄功利的应考工具 ,是语文教育应着力探索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积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 ,我感到自主式阅读才是阅读的本质 ,才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根本途径。自主式阅读 ,也可称为“自然阅读”或“感受式阅读”。其基本理论是 :读者(学生)凭需要兴趣 ,主动、独立地阅读 ,而非被动强迫…  相似文献   

2.
朱丹 《现代教学》2005,(10):43-43
语文重在积累,讲求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上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分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王田英 《陕西教育》2009,(7):106-106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因条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初中新编语文教材选录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注重知识、能力以及情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健康个性以及刨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材尤其是阅读课文所选作品文字优美易懂,美文背后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阅读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等一切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如何涵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好读书”的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人”,而不是有知识没文化、浅薄功利的“应考工具”,应是语文教育着力探索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古今中外都不乏这种现象:尽管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国外阅读教学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现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面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语文能力弱的现实情况,在树立学生学好语文信心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须阅读知识、阅读方法、阅读训练并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文化素养与阅读兴趣。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勤于动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等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途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随之形成,因此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这些哲人哲言中,我们可以感受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有多种形式,“立体阅读”应该是较为时尚的提法了。所谓“立体阅读”,是指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阅读平台,对读物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阅读。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升,“立体阅读”克服了课堂阅读局限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学情收集整理分析,针对性加强方法技巧点拨指导,并对学生“立体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矫正。学生“立体阅读”能力提升,必定为语文学习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李兵 《小学生》2011,(6):71-7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当前初中学生对阅读仍然重视不够,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起。  相似文献   

15.
刘桃云 《新疆教育》2012,(15):73-7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永远是我们语文老师要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能量的激素”。对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的智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知识点,理解作品的重难点。欣赏作品的“风景点”,进而有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分析文章,乃是激发兴趣的途径之一。但“教无定法”,分析文章也一样,方法因篇而异,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7.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要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单靠教授,讨论,学习有关知识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用于不同的情景,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使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阅读技巧逐渐成熟。阅读能力是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标中也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而要想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方式多样。在此。我想仅从“阅读期待”这个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蕴涵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时阅读速度”与“实效阅读速度”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元阅读”模式;注意“阅读疲劳现象”的消除。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培养中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文惠 《甘肃教育》2006,(9A):27-27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仅依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必须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快乐而有效地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呵护并扶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