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国无外交”。1881年2月,曾纪泽却成功地改订《中俄伊犁奈约》,收回《里瓦基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策略是改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弱国无外交”。1881年2月,曾纪泽却成功地改订《中俄伊犁奈约》,收回《里瓦基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策略是改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试析曾纪泽伊犁交涉成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8 1年 2月 ,曾纪泽成功改订《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里瓦几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 ,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客观上 ,清政府重视谈判和中国国内局势是改约成功的基础 ,俄国内忧外困形势是改约成功的条件 ;主观上 ,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 ,是改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形势下,曾纪泽很早就接触、学习过国际公法知识。1878年准备出使期间和出使途中,他加强了学习,对国际公法的作用、规则有了一定了解。出使抵欧洲后,通过继续学习,他对国际公法的由来、精神、作用及原则有了进一步认识。曾纪泽不仅关注国际公法,还在处理中国和巴西建交、改定伊犁条约、中法越南问题交涉时积极运用国际公法维护国家民族权益。曾纪泽注意学习、运用国际公法与中国传统外交近代转型、他对时局的认识及国际公法对弱小民族的维权价值、国际公法洋溢的人文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通过艰苦谈判,废除了崇厚与沙俄签订的有关伊犁问题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一些权益。曾纪泽还具有勤俭奉公的美德。出使英、法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子俭以养廉之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原来,曾纪泽出使欧洲前,电报都是按内容直接拍发,耗费很大。“自欧洲达于上海,字仅廿余,而耗费六七十金。”他认为这很不合算,为了节约电报费,还在出使途中,他就考虑自编电报代码:“思电报如此昂贵,…  相似文献   

6.
1850年,美英两国就巴拿马地峡问题签定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条约是美英两国在中美洲地峡冲突与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定对两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克莱顿—布尔沃条约》签定时巴拿马地峡的战略地位、美英两国的外交指导思想与实践、条约签定前的谈判过程、条约的具体内容和评析以及条约对两国外交的影响等层面对美英两国在巴拿马地峡争夺中的外交进行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7.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员,他于光绪四年出使英、法等国,又于光绪六年二月兼任驻俄公使,前后历时八年(1878——1885)之久。他在兼任使俄大臣期间,为收回伊犁与俄国进行长达半年多的艰苦谈判,终于在光绪七年正月(1881年2月)改订新约(即《中俄伊犁条约》),代替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为祖国争回了大片国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这是曾纪泽外交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也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大成就。 同治十年(1871年).帝国主义代理人阿古柏在我国西北边疆发动叛乱,沙俄趁此时机以“代为收复”为名,悍然出兵占领我国新疆伊犁地区。1876——1878年间,以左宗棠为统帅的西征军迅速平定阿古柏匪帮的叛乱,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沙俄妄图利用阿古柏伪政权侵占伊犁的幻想破灭了,可是他们却拒绝交还伊犁地区。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吏部侍郎崇厚奉命使俄,与沙皇政府商议索回伊犁之事。崇厚乃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昏庸无能,胆小怕事,在沙俄的软硬威逼之下,不顾国家与民族利益,也不请示清政府,竟于次年10月2日,擅作主张同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根据此约,沙俄归还  相似文献   

8.
1871年7月,沙俄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并意欲长期霸占。为交涉归还伊犁事宜,清政府先后派出伊犁将军荣全、吏部侍郎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前后历时十载,几经波折,终于1881年2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方以一些让步重新获得伊犁大部主权。尽管这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贪婪成性的沙俄毕竟交出了部分已到手的利益,这在它的亚洲扩张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事。中方也部分地取得了成功,这在任人宰割的中国近代,不啻为一个外交胜利。本文意在对这一结果的国际、国内背景作综合分析,错陋之处,祈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翁同騄文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文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文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文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0.
《翁同龢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1.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周长文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带兵侵入新疆,1867年建立所谓"哲德沙尔国",明目张胆地肢解中国领土。阿古柏的这些活动,得到了英俄的支持。沙俄趁机于1871年强占了中国伊犁地区。沙俄强占伊犁后,曾虚伪地许下诺言:"...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观念是近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曾纪泽通过学习与外交实践,形成了国家主权观念,主要内容涉及:主张修约、废约,限制和取消列强在华特权;通过外交谈判,维护国家权益;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权益;坚持外交平等原则,加强中西交往。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曾纪泽尽管对国家主权观念的认识与运用存在某些不足,但其所具有的国家主权观念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对中国外交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穿针引线】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近代被迫打开了国门,百年的屈辱,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铁一样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走上了强国之路。1.民主革命时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同外国交涉。③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④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⑤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从此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939年平沼内阁的对美外交试探,力图说明:(1)平沼内阁虽为政时短,但在企图结束对中国的战争问题上,有其特点;(2)平沼的对美外交试探,基本上贯彻了日本政界、财界稳健派与美协调避免与美交恶的外交路线;(3)平沼内阁的命运,早在美国单方面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时,就已经决定了走投无路的结局,而非决定于《德苏条约》的签定。  相似文献   

15.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长期的屈辱外交1.近代外交机构的设立。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主管外交中央机构,标志着清政府最终放弃了闭关政策。之后清政府陆续向欧美等国派出驻外使节,同时通过创设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外交人才。1901年《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9.
自从17世纪前期俄中关系形成以后,俄国早期对华政策在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此前,俄国政府实行对华侵略政策。到彼得一世时期,这种侵略外交转变成了以和平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这时,虽然俄国仍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但从全局看,和平交往是两国关系的主流。这种和平关系以1689年俄中签订《尼布楚条约》为标志,到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新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边倒”方针以及“联苏抗关”的国防战略。“一边倒”是面向以苏联为核心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其着眼点是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目的在于明确新中国外交的重点方向。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带有明显的军事结盟性质,着眼点在于国家的安全利益.目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