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莉 《新闻爱好者》2011,(10):18-19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危机接踵而来,中国公众主要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建立对灾难的认知和反应。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各主要视频网站的传播活动,分析其如何发挥作为媒介组织的告知、表达、解释和指导功能,帮助公众知晓、了解、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在灾难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李莉 《新闻爱好者》2011,(20):18-19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危机接踵而来,中国公众主要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建立对灾难的认知和反应。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各主要视频网站的传播活动,分析其如何发挥作为媒介组织的告知、表达、解释和指导功能,帮助公众知晓、了解、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在灾难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1,(10):14-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地震发生后,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日本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协助他们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4.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5):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当日累计发生余震64次。伴随地震而来的是强烈的海啸以及随后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全世界的焦点一瞬间聚集到了日本,由于日本与我国地缘上的接近性,再加上地震本身破坏力之大,我国人民对本次大地震也  相似文献   

6.
随着<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国对于自然灾难事件的报道日趋透明.从雪灾到矿难,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吉林水灾到舟曲泥石流,大量的煤介报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媒介权力的实现过程.本文重在探讨自然灾难报道放开后媒介权力的实现问题,认清媒介权力的性质和媒介权力实现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级程度排入史上前五,并因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在地震与海啸的双重袭击下,日本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使日本全国面临自然灾难与社会灾难的双重打击.然而,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日本社会表现出令世人震惊的稳定秩序,灾后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日本媒体对于灾难信息报道及社会舆论方向的精准把握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传统媒体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新浪微博的网友已经在第一时间上传了地震的消息,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均出乎意料,不仅有地震发生瞬间的视频、图片,也有当地群众对地震的各种反应,不到一个小时,微博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高低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直接的影响,原因在于公众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评估、理解和思辨,并将这些信息知识内容为己所用,高效地进行生产或创造。然而,当前我国公众的整体媒介信息素养均不高,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文章简述了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概念,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治理提升公众媒介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宫城县和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央视新闻频道迅速做出反应,对日本大地震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继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央视新闻频道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又一次重要的现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在这次地震事件的直播中表现出了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态度冷静客观、报道角度多元、注重信息的整合挖掘等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视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直播已经越来越重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灾难事件的日渐关注,对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呈现出全局性、去地域化的趋势.然而,对灾难的关心可以超越地域,对灾难的认识却不能忽略地域,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难性事件中,明确的地域性标志是公众了解灾情、伸出援手、抗击灾难最基本的前提信息.当灾难发生时,地处灾区的地方媒体瞬间就有了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刘晓菲 《新闻世界》2013,(6):345-347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了其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组织——NHK在地震期间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为地震中信息传播及灾难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文以NHK对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分析NHK灾害报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我国媒体的灾害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由于日本发生了牵动全世界神经的“3.11大地震”,客观上也使日本出版业围绕这一“大事件”在运转. “3.11大地震”发生以后,出版界成立出版对策本部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即便是地震多发的日本,这也是空前的大灾大难.与此同时,因为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出事故,由此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放射性灾害.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当日累计发生余震64次。伴随地震而来的是强烈的海啸以及随后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全世界的焦点一瞬间聚集到了日本,由于日本与我国地缘上的接近性,再加上地震本身破坏力之大,我国人民对本次大地震也是高度关注,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也被推到了舆论前台。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评判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基本条件。媒介素养是公众对媒介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指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面时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洪流,公众需具备对传播媒体的辨别意识,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传播内容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为己所用,即公众需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本文从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意识、技能、评价、使用四个方面的培养,并针对个人、学校组织、政府媒体、社区社团层面对如何提高公众媒介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0):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了7级地震;7月22日,甘肃定西市又发生了6.6级地震,两次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关灾情、救援物资、灾后重建等的灾害信息传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也在灾害信息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备程度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与以往大型自然灾害不同的是,网络社交媒体与电  相似文献   

19.
核心阅读: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也对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既包括公众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也包括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而新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高低对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优劣和公众所接收的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媒体素养,已成为我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广告素养是媒介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应地,广告素养教育也成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本文所谈的广告素养,可以被描述为公众对各种媒介发布的广告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广告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广告素养教育,也即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广告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众具有健康的媒介广告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广告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