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学生录取形式和学生课题参与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术型博士生在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上均显著高于专业型博士生。在控制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培养过程等条件下,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总体科研产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际论文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读博动机与期望对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科研产出与国际论文产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培养过程中的课题参与对两类博士生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均作用明显。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要根据各自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时间投入对博士生学术能力产出究竟是正向促进还是过犹不及,目前尚缺乏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使用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培养模式下,博士生时间投入与学术能力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全球整体而言,适度的时间投入能够提高博士生的学术能力产出,特别是在双强模式下投入时间越多,学术能力产出越高;但高度时间投入在学徒模式和散养模式下对学术能力产出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在孤独模式下这一促进作用甚至消失。对中国博士生而言,双强模式下时间投入越多,学术能力产出也越高;在学徒模式下只有高度时间投入才会显著促进学术能力产出;但在孤独模式和散养模式下时间投入对学术能力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高校科研产出的重要贡献者。然而,博士生从“学术学徒”到“独立研究者”的蜕变过程,必定要借助来自外界的经验丰富的同行们的学术指导、交流、共享和帮助。那么,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学术互动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运用标准负二项回归对“中国博士生毕业调查数据”的全国61所高校8207份博士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导师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和“与其他教师的学术互动频次与质量”均对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与博士生同学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对国际期刊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指出博士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人才;对我国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以及其学术职业准备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学术职业后备人才方面还存在欠缺之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博士生教育大国行列,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博士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是高校健康发展重要基石的观念,把牢导师遴选关和博士生录取关,抓好博士生专业课教育、公共课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博士生学术创新机制、学术交流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进而构建良好的适合博士生成长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23161名博士研究生以及4574名导师的实证研究表明,导师年龄和担任行政职务情况对学生科研绩效有显著影响,导师主持国家级项目数量、项目经费和近年来学术成果与博士生科研绩效显著相关,导师学术地位显著影响学生科研绩效,百人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学生科研绩效质量更高。研究结果证明了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导师的科研活跃度和学术地位对学生的科研绩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公开信息,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科60位博士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学习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学术发展力大幅提升,产出了一批拥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同类型高校、学科博士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学术志趣是一个融合了个人兴趣与社会理想的综合概念。博士生学术志趣指的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韧性,内化于心的认同,坚定不移的承诺,不计功利的投入,以及恒久不变的志向。博士生学术志趣蕴含学术热情的形成、学术韧性的锤炼、学术认同的建构、专业承诺的恪守以及学术志向的追求多重意涵。在吸收并借鉴了研究生社会化理论与学术整合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对于博士生学术志趣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初步构建了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形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茜 《江苏高教》2022,(8):84-92
学术志趣是坚定个体学术道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成长的核心要素及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并构建了学术志趣成长机制模型。模型显示:先赋背景和早期学术经历影响学术志趣的最初萌芽;个体学术投入度与获得感是志趣成长的内驱动力;学术组织支持和学术劳动力市场是作用于学术志趣的外部动力;学术认同是促使博士生确立学术志趣、从事学术职业的决定力量。通过加强本科阶段学术训练,严格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学术组织支持,优化学术劳动力市场生态,有助于深化学术内在认同,引导博士生以学术为志业。  相似文献   

13.
人文学科具有自身独特性和不同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规律,从学科差异与开展学术分类评价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人文学科评价制度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学术代表作制度为核心,以同行评议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声誉为主要评价维度,以学术申诉和一系列监督制度为保障机制的质量导向的人文学科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经费收入与学术产出的关系,但经费无法直接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这一过程的“黑箱”还未有明确认识。本研究尝试分析经费支出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基于2007—2018年间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采用逐步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费支出对学术产出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直接效应来看,经费支出规模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中介效应而言,经费支出通过专任教师、硕博士生、固定资产和课题等路径实现学术产出水平的提升,其中正高级教师、硕博士生和课题项目发挥着更大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政府可继续增加对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并鼓励其多渠道筹措经费;政府还要减少经费使用限制,鼓励大学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和方式,将更多经费用于教师、硕博士生等人员支出,并设置更多课题项目,从而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经费配置效率,为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水平提供实证数据、理论依据和政策参照。  相似文献   

16.
借鉴心理学中的激情二元模型,利用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学术激情的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博士生普遍存在学术激情不高的现象;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其和谐学术激情显著高于强迫学术激情;院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对博士生的学术激情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因素、婚育状态、年级、读博方式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无显著影响;导师指导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高校学术型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学术是高校的核心价值所在。随着时代变迁,学术的内涵逐渐丰富,但同时学术价值取向偏离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教育学家欧内斯特.博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高校学术观。本研究以该理论为依据,首先阐明我国高校学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继而论述我国高校学术生态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失衡现象,并从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内部管理以及学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失衡成因,最后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知识论视域下,博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下的知识获得既非直接性知识获得,也不是间接性知识获得。预防博士生研究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提高其自身修养以反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基本功训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加强高校对学术的管理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借鉴他国经验以规范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新和学术研究品质三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评问卷,因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应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研究结果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男生、由内部动机驱动读博、学术就业期待、参加学术会议较多、不存在导学矛盾等的博士生自我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研究最后提出了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