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先玲  章岑 《文教资料》2010,(26):96-97
本文首先界定了目前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观,认为其具备泛化、感性化、陌生化和世俗化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和谐审美观。王船山和谐审美观的内涵包括:"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情景合一"的审美路径。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推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设计艺术创新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学元素中具有我国传统人民的审美观、艺术底蕴,而平面设计则是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一。表面来看,平面设计与传统美学元素不尽相同,但其艺术特征却有相通之处。同时,传统美学元素中涵盖我国人文社会的审美观,平面设计通过借鉴传统美学元素可有效提升其创作手法与创作理念空间。因此,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可带给现代平面设计更多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韵的审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情韵是优秀教师特有的美学品格,是其审美观在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韵的审美构建策略是:对情感进行提炼和审美化,使之成为美感;教学含蓄蕴藉;善于养"气",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探讨教学情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素养,全面发掘教材深层美学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积极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7.
屈原融合了香草在南北文化中不同的美学意蕴,并将其人格化,奠定了后世文人的人格审美观,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审美传统和文学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8.
曾海 《现代语文》2012,(5):24-25,2
当今"非主流"文化在年轻一代十分盛行,不止出现在街头、校园,甚至连语文教学也遭遇了"非主流"。一、语文教学中的非主流现象所谓非主流,不过是少数的状况与趋势,与主流、大流背道而驰。目前,语文教学遭遇到的"非主流"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不得不引人深思、让人警惕。分析下来,有如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文本自身的美学因素,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受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不断涌现,本研究通过分析非主流文化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特征,旨在转变人们对非主流文化贬低的态度,并提出引导非主流文化向正轨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大学文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冲击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正视非主流文化这一特殊现象和问题,认真梳理和审视了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主流文化以及对大学生的心理意识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培训与研究》2008,25(7):15-1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构成和传播内容之一,然而在历代笔记小说中,很多有关泡茶、品茶、煎茶以及社会各阶层对茶的描述和认识的思想资源,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历代笔记小说作为非主流的文化载体,其中所记载的茶产地、茶品、茶艺、茶道等比之诗文审美化的描写,更具研究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层面考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迷茫与失落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非主流文化呈现出:从无足轻重到息息相关;从线性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物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平面单元到先锋多元的新变化。与之相对应,大学生价值观则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新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形式上,直接、内在、自发;机理上,多维、随机、大众、不可控;特征上,社会性、伴生性、现实性;性质上则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选择。因此,在应对这种影响的策略上,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看待;以良好的机制消除负面效应;以大学精神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灵魂支持。  相似文献   

14.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非主流文学将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话题。因为,非主流文学是整个古代文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主流文学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学之“全景”。但是,在20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格局中,非主流文学所占的份额太少。对它研究的疏漏,不应在新世纪继续延续。非主流文学有多层次内涵,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研究非主流文学对于全面把握古代文学之价值、解决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及弥合“话语文学史”与“文学实况史”之差距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化,然而,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走向多元,以"网络"为核心,兴起了一股"非主流"之风,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 "非主流"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并且因为青少年行为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从"文化工业"的角度对青少年"非主流"的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化,然而,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走向多元,以“网络”为核心,兴起了一股“非主流”之风,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非主流”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并且因为青少年行为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从“文化工业”的角度对青少年“非主流”的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对于女性人体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传统,建构了截然不同的理想美范型。而至西风东渐的近代,中国大批作家受东西方文学碰撞交融的影响,带来了现代中国女性审美标准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类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经历20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蔚为大观。在概念日渐清晰、评价逐渐客观公正的同时,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影响较大的有保持传统而有新变的武侠、言情小说,变装成功的历史小说,声势浩大的穿越小说,新鲜另类的耽美、修真、玄幻、盗墓冒险小说等。较之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狂欢方式,以非主流文化引发人们的关注,两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