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琦 《当代教育论坛》2006,(12):105-106
一、学习城市的概念 人们通常运用“学习”和“学习城市”的术语,而不是“教育”或者“教育的城市”。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这些术语呢?因为“教育”这个概念是有相当局限性的。它主要侧重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系统。学习这个概念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了教育。学习兼顾了教育与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方式,也涉及了许多传统教育与职业需求以外的技能和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
余纯 《现代语文》2007,(6):107-107
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所以也应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无法逾越的起点。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放眼世界,从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到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再到日本的“综合学习”,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美中教育交流服务中心(ESEC)邀请,山东省教育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培训考察团一行23人,于2002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美国教育进行了为期17天的考察,其间先后考察了加州州立大学SANBERNADINO分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GATEWAY教育科技公司、硅谷、蒙特立维斯塔(MONTEREYVISTA)小学、阿罕布拉中学(ALHAMBRA)、洛杉矶教育厅等。先后听取了“美国教育发展研究新趋势及成果”、“美国基础教育体制”、“美国教育标准”、“美国社会的创新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等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4.
米君兰 《宣武教育》2006,(11):40-42
7月25日-31日,回民小学“学习之旅”师生一行46人前往享有“世界花园之国”美誉的新加坡进行教育交流和考察。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新加坡有人口413万,华人占人口总数的77%,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7.6%,其他民族是1.4%。亲眼看到多民族生活在一起,大家的信仰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是,但是非常融合。我们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教育交流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亲身感受异国民族风情、旖旎风光,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5.
刘杰 《云南教育》2003,(11):12-14
好几位专家都说,研究性学习源于美国,这是指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是由美国教育学家首先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美国提出,与其20世纪的教育改革有密切联系。19世纪末,美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有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哲学深入人心。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普及6~8年义务教育,而当时美国的教育由于受欧洲传统思想的影响,主导基础教育的是学术的、升学的思想。实用主义者提出“贫民教育”、“民主教育”、“生活教育”,主张学生应该获得做工做事的有用本领;主张尊重儿童,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6.
《宣武教育》2006,(7):45-46
王灿明在《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2期上文说,体验学习的思想最初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后来哈恩博士针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不懂得对人感恩,缺乏体谅,开发了一整套学生亲身体验挑战、突破和冒险的学习方式,用来提供学生平衡成长的机会与空间。目前,体验学习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体验性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有关谈“新课改”的资讯扑面而来,然而,许多教师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有意无意中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只有对以往应试教育进行理智的分析,对将来教育发展进行正确的预测,才能正确把握新课改。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根据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中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合乎素质教育的基本。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美国终身学习运动与社区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终身学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和分析了终身学习运动对美国社区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社区教育呈现出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与学校关系更加密切、促进政府积极支持以及社区学院有了新进展五个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超级强国,也是世界上的教育强国。早在80年代,他们就提出,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过渡。1997年,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教育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就提出,终身教育是通往美国美好未来之路,美国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每个美国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1.
“校本学习”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学习能力,是属于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层学习”。“校本学习”的要点为:“个体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是关键,“实施推广”是重点、“对外传播”求发展。“校本学习”属于“组织层学习”,对外传播则是“校际间的学习”,即是“组织问学习”。建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校长要有建模意识,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团结合作的核心班子;三是要促进全体教师“内化”,“外化”为具体案例,“物化”为出版成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社会的来临宣告了传统教育范式的终结.教育的天平开始由重“教”向重“学”倾斜,一切教育活动都将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育环境的营造都不能偏离学生的学习这一中心,教育过程体现为学习自我指导、自觉能动地建构主体的过程。学习化社会为学习主体的生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学习主体也成为学习社会得以完善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质疑和提问的活动”(《牛津英语词典》)。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与“研究”比较,探究少了几分开拓和创新,多了几分生气和活力,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教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教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4.
带着对美国教育的诸多好奇和“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的目的,我于2010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赴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考察。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对美国的义务教育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对中美基础教育的异同有了更深更多的体会,对进一步改革发展汉川教育有了更深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以人为本,变教为学”的现代“导学思想”,这一导学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优秀遗产,融汇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会学习”和“终身教育”。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勃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量的激增,培养学生学习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此笔者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衅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情报参考》2004,(1):59-59
在美国,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在运用“服务——学习”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徽 《现代教学》2007,(4):60-62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政治家,其权威地位是世界教育界一致公认的,他和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即教育社会职能和效用、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与职业、实用主义真理论和道德论。书中最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以及教育无目的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闫春亚 《教育文汇》2005,(11):24-25
2004年9—12月,我参加了深圳市教育系统“赴美五期海外培训”,在美国加洲尔湾concordia大学学习,同时考察走访了部分中小学。考察中,我惊奇地发现美国加州中小学的音乐课每周多达四五节,有条件的学校每天都有一节音乐课。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在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即ET-CEO论坛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上,提出了“建立21世纪最佳教育环境的关键是通过课程将技术、连通性、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这种整合的方式就是数字化学习。”首次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是指利用现代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评量教育宗旨所要求的一切教育效果。它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1933—1940年,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的组织下,号称美国“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泰勒,主持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教育评价实验。他们批判了传统的教育就是灌输知识的思想,确立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念。他们的基本观点是:(1)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规范的过程;(2)学校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规范的变化是通过学校的教育目标来体现的;(3)教育计划要根据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价。这是教育领域中第一次提出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