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为保持和维护其生存和法律上独立人格所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人格独立所不可或缺的权利。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以人格权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护人的社会和自身的价值,保护人的自由、尊严和安全,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借以推动社会明的进步。随着人类自我  相似文献   

2.
叶明 《科学学研究》1994,12(2):10-18
为了理解正在兴起的文化热潮,需要采取一种视野广阔的观点,并在人类文化演变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崭新的文化融合──高技术文化。文章认为,高技术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机制,它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并可以将人类的生活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文章对高技术文化的社会基础、思想来源和基本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它表现在 :科学技术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 ,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使人能够从“奴隶般的劳动分工”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远离一般动物界 ,实现人之为人的物质生活 ;科学技术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断完善提供思想基础和知识文化背景 ,并为人类确立合理的生活理想、道德信念、审美情趣提供理论参照和技术支持 ,不断实现人性的完善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氧气是人类所必需的物质。如果没有氧气,人们就无法生存。而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人类得以自由的呼吸。然而,在有些时候,人们需要制造氧气以供给呼吸,这就需要制氧技  相似文献   

5.
向阳 《百科知识》2007,(2X):43-45
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其中,人与生物,主要是致病微生物如何相处是人类生存问题中的一个核心,同样这种关系也构成了健康与疾病、人类与自然、进化与退化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罗尔斯都对功利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自由理论,构成各自正义观的理论基调。二者都探讨了“谁的自由”“怎样的自由”与“如何自由”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关注资本所有制下受剥削与异化的无产阶级的生存,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指出通过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罗尔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出发,关注社会中由于自然偶然分配的“最不利者”的权益,将自由界定为社会全部成员最大均等的自由,指出通过改善现有的社会政策,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罗尔斯的自由观是完善现有社会制度的内在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变革资本社会的超越的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侧重当下,马克思的正义观蕴含超越;二者都旨在构建一个满足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二者在自由理论基础上正义观的厘清无论对国内的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我国当下美好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作品中不乏对人类面对自然和孤独挑战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气与智慧的描绘。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成为挑战生活的典范。作为丹尼尔·笛福的杰作,《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冒险小说的典范,而且深刻地探讨了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时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追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人类求生欲望和智慧的描写,而且对个人自我实现、自由与文明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森林无时不在为人类奉献着她的全部,而人类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在毫不客气无止无休地侵犯着森林。于是森林逐步减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人类生存受到威胁。这才使人类有保护森林的意识,但是,保护森林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生存系统中有一种生存因素起决定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物质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生存。自然生存形成了自然主义价值观。自然生存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手段,于是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对异化和物化的论述出发,试着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条件下生存的矛盾性作出探讨。随着现代化的深入,随着人们生活上进一步的舒适,我们的生命却仍然有各种各样的困境,自由离我们越来越远,生存的矛盾是否是伴随人类不可去除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