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2.
语感培养的“浅出”与“深入”宣州市阳镇小学陈小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近1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概括为“语上浅出,感上深入”:一、“语”上浅出所谓“语”上浅出,就是教师用浅显易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论“培养语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版语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培养语感”列入教学目标,这反映出我国语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综观我国的语感研究和教学现状,对语感的理论研究尚显粗浅,相应的实践操作仍不完善,使得“培养语感”的目标很难落到实处。本试图就语感的理论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写作,语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加强诵读,让学生从吟咏诵读中习得语感;其次,在诵读中发挥想象,想中理解,培养语感;再次,敏锐地语感与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形成丰富语感的途径之一;最后,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强调背诵,背中积累对培养语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它是在语言实践中所获得的。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诵读吟咏触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积累,读是语言积累的第一步。教师要搭建朗读平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本、品味语言,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在解读经典作品时,我们发现不少作品包含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这些句子的感悟并非教师传授就能达到,而是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  相似文献   

7.
蒋静雅 《师道》2006,(2):25-26
新课程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欣慰、激动之余,我不断思考: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我不断问自己:我该拿怎样的课堂奉献给学生?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次次精神旅行的起点,一次次灵魂飞跃的站台,并藉此让学生看得更高、走得更远。由此,我的语文课堂追求“五感”。夯实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着眼点之一。吟咏诵读,感悟语情。在朗读的训练上,我努力追求“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使…  相似文献   

8.
语感属于直觉思维,却有“认识论”的品格。语感教学是语教学的本质、核心和终极。培养语感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落到实处上。  相似文献   

9.
诵读古诗是学生学习语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死读书的负面影响。避免封建思想及传统思维模式的不良影响,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0.
胡艳 《成才之路》2009,(36):42-42
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以为应抓住“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相似文献   

11.
伍火震 《学语文》2006,(4):54-54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读”。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教师的诵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来体会的,兴趣是从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诵中来积累的,素养是从诵中培养的。  相似文献   

12.
语感能力在语素质中处于根本性地位,因而,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为此,在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从有悖语感培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采用咏吟诵读、咀嚼涵泳、想象联想、入情入境、测评促进等方式方法,使学生的语感能力逐步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郭沫若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夏丐尊语)。可见,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注意以下方法的运用。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语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在语教育中采用诵读法有助于加对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也有助于语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前人对此有过形象的诠释,所谓“读书百遍,其义 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力求创新的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应该取继承的态度。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语感,那么其他一切语文诸要素便无从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叶老也充分肯定了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语感。诵读体味,理法探究,加强语言实践,丰富生活体验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0,(11):187-187,2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非常重要。“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18.
语感就是对语言传达的信息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对语言信息领悟的层次不同。郭沫若说 :“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 ,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 ,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但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 ,偏重分析 ,轻视乃至根本忽视语感培养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 ,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语感呢 ?我认为必须注重“四抓”。一、抓诵读。诵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 ,是从字、词、句到段、…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年级学生的诵读教学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诵读对培养学生语感、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提高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从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累语知识的重要手段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的培养 ,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郭沫若语 )“强烈敏锐的语感 ,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夏尊语 )。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一、反复诵读 ,培养语感培养语感 ,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 ,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 ,不同的语调、节奏 ,在朗读中思考 ,在吟诵中品味 ,就会产生情感共鸣 ,生发出强烈的语感。《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