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科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负有培养学生人素质的职责。遗憾的是,在现实教学中,理科教学过于强调科学素质,导致了人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应该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理科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人资源,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的体现,以今人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利弊,并由此在形而上 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分析“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后期以来,科学教育经历了探索时期、转型时期、课程改革时期和科学普及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注重知识体系”和“注重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之间呈“之”字形发展。近20年来,科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科学教育应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而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科学教育应该采用探究的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记忆。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科学教育,以更有效地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钟玉芝 《科学教育》2008,(5):F0003-F0003,F0004
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知识本质观”到“科学探究本质观”的转变,后者认为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本质的要求。1科学本质观理解科学的本  相似文献   

5.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重点在于抓好四项工作: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实现客体教育到主体教育的转化;确立科学的品德评价观,促进"教"与"育"的有机结合;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增强思政教育的社会适应力.  相似文献   

6.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当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的。文化素质教育是贯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与通识课程和通识教育不同。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融合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就是课程,教师应在课程的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领会一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的新观念。从科学观的转向来分析后现代科学观,其中内在着反科学的非理性因素。结合我国现状,重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建立“科学技术人文学”,并用它来代替“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科学观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