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力推政治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亲自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富国""、养民"等"以商立国"的独具特色的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兰台世界》2012,(18):79-80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发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尝试。康有为历来主张经济救国,他的国家工业化思想在其救国主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版《康有为全集》的前言公正地宣称:“十九世纪末叶,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改革者、思想家和学者,曾经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政治、思想、学术领域内,进行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可贵探索。二十世纪开始以后,他逐渐成了时代的落伍者,然而他在许多方面仍然保持着很大影响。他一生的著述,对于研究他本人以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80年代完成《康有为学术著作选》16种系列选编工作的哲学史家楼宇烈教授,也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哲学和学术研究,是从康有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目录学人物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多年来未被人们注意的许多近代目录学人物得到开创性的研究与介绍。但是对中国近代目录学有新的贡献,就其造诣而言远较梁启超和张之洞为深的康有为却研究甚少,令人遗憾。本文准备就康有为的书目实践活动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图在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通过中西学的整合,来证明中国文化并不逊色于西方文化。以达到必有宋学义理之体,而讲西学政艺之用的文化模式。一、康有为简介康有为于咸丰八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世代学习理学的书香门第。在年幼时便开始读《大学》、《中庸》、《论语》等,接受封建正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的体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社会体育三个方面,其体育思想具有开放性、全民性、政治性。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及其一系列实践,培养了民间尚武精神,促进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从众多报刊资料中搜集整理出《康有为全集》之外的康有为佚文五则,并对函电作以简易考释,以供学者研究康有为生平、学术思想之用。一、致徐世昌电[1]北京国务卿徐菊人兄鉴:国危,民疗,俗坏。故人复相,深慰所望,理财息民,先在不扰。凡辛亥前历朝旧章,除牴触共和者,复之。勿忘教,勿弃疆,  相似文献   

8.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婷 《兰台世界》2013,(11):16-17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和杰出领袖,他一生饱读诗书,倡导变革,倾心于用书本知识改变和开拓人生的发展之路。通过设立万木草堂、组织强学会等形式,康有为积极推动中国的图书发展事业,又以20世纪初期其在欧洲游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和宪政制度的倡导者,对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康有为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西方大陆法系为蓝本,取代我国诸法一体的中华法系,进而建设符合世界主流和时代要求的"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思想家和学者,出生于广东南海,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年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西方资本主义正呈上升势头,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竞相开始对中国实施其殖民战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14.
<正>康有为是中国晚清历史上勇于改革政治弊病、变法维新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为百病缠身的封建社会开出的改革药方中,福利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分析和研究其充满仁爱的福利思想,对于全面认识当时的历史问题,完善当  相似文献   

15.
正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百多年来其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的形象已为大众认知。与此同时,康有为也是近代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及书学理论家,广受书法界尊崇。《康有为手迹》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制定新闻法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光仁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一九四 九)》认为,“在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起‘报 律’的是康有为”;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 史》、黄瑚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也说, 1898年8月9日康有为上书《恭谢天恩条陈办报 事宜折》时附带了一个请定中国报律片,这“在 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如果仅仅从 字面来看,上述观点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康有为 的确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报律”二字的 人。但如果我们把“报律”与“新闻法”等同视 之,会发现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制订新闻法的 人不是康有为,而是郑观应。本文通过考察三个 版本的《盛世危言》:1894年的五卷本、1895年 的十四卷本和1900年的八卷本,认为郑观应在 五卷本《盛世危言》中便提出了新闻立法问题, 增修八卷本时又明确提出制订报律。因此,郑观 应提倡制订新闻法的时间至少比康有为早4年。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近代妇女的解放、妇女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1868年,日本展开史称“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1899年颁布第一部近代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翌年进行第一次大选并建立了帝国议会,确立了近代国家体制。 明治时代后期,不少中国志士陆续来到日本。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流亡日本;1901年清王朝政府下诏举办“新政”后,大批公费、自费留学生来到日本,其中不乏立志推翻满清政府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近代中国提出制定新闻法第一人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康有为;第二种观点认为是郑观应。但实际上近代中国首倡新闻立法的人是洪仁玕。洪仁玕明确提出必须进行新闻立法,并对新闻立法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