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家法族规的产生及其读书教化影响,观照私家藏书中家族藏书的特点,揭示了家法族规在家族藏书发展过程中的催化、促进、稳定和保障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试图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新的视角对中国藏书文化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盛 《档案》2008,(1):40-43
一.我国少数民族谱藤文献的特点 谱牒,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记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住居迁徙和婚姻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兴衰变化;族人在科贡、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事迹;家族的丧葬、祀典、文物和聚居地的建筑、风光名胜;以及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规、家法和名讳表等,内容齐全,乃一族的百科全书。与汗牛充栋的汉族谱牒文献相比,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稀少罕见,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如下胪列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代社会成员的保障来源主要是宗族保障,而保障实施的制度性机制就是家法族规。本文通过此方面的探讨,对我国现在的家庭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社会成员的保障来源主要是宗族保障,而保障实施的制度性机制就是家法族规.本文通过此方面的探讨,对我国现在的家庭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畲族家法族规制度内容表现为用伦理道德来规范族人行为并辅之以适当的刑罚,强调民主,讲究和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畲族地区构建了一个诚实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畲族家法族规制度内容表现为用伦理道德莱规范族人行为并辅之以适当的刑罚,强调民主,讲究和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畲族地区构建了一个诚实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中国家族法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遂使中国传统家族教化、帝王圣谕与国家法例三者相互补充,互为融合,并逐步深入人心,中国家族法体系中的"国家法"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家法族规》费成康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尽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已边缘化,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无疑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就当代普通中国人而言,提到“经典”二字,往往有一些异样的感觉:要么觉得像老古董一样浊气逼人,要么觉得被尘封既久难见光彩,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5,(S5):95-97
<正>家谱档案,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档案,它不仅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起源和迁徙轨迹,同时还包括这个家族的繁衍、婚姻、族规家训等信息。家谱档案的结构一般由序言、世系图、世系表、传志、附录组成[1]。一、家谱档案的历史家谱档案起源和世系有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已确有家谱档案。经过秦汉两代,家谱档案有  相似文献   

12.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相关内容的文书档册,主要包括谱序、源流考、世系表、辈字、族规家训、图像等内容。作为一种原始资料,家谱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它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宁安地区历史悠久,是满族的祖居地,满族语言文化存留时间较长,留有较多的满族家谱。本文通过对宁安地区瓜尔佳氏、墨尔哲勒氏、阿克扎拉等家族家谱的介绍,从记录历史人物及政治制度、反映民族价值观念、揭示家族管理与教育、展现地域文化等方面阐释家谱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历来,国史、方志、宗谱被认为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含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丰富的内容,是最具平民特色的档案资料。缙云县素称"文物之乡",民间所藏家谱、古书籍极为丰富。据统计。目前缙云散落在民间的家谱尚有280部,3600多册。而在缙云周边县市保存的与缙云姓氏有关的家谱尚有350多部,约6800册,这是一笔十分巨  相似文献   

14.
流动的现代性加剧了公众对于身份认同的关注,公众探寻家族历史的欲望愈加强烈,家族档案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档案、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理解家族档案的价值,提出家族档案的家族认同机制以及家族档案在当代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延伸,强调必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家族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潮汕地区的家训族规伴随着宗族的普及化得到了繁荣发展。家训族规所具有的传承文化、启裕后昆、秩序维护、社会教化功能对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家谱传达儒学“无讼”理想,是以家庭为社会背景、以家族利益为基础、以教化为实现途径、以家法为治理手段进行传播的,并提出它传播与儒学相比,是一条非主流传播路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曹勤 《兰台世界》2016,(17):145-148
法家"观俗立法"思想落实到秦律中成为了基本立法原则。秦国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情况,其"观俗立法"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就睡虎地秦简中所载的秦律而言,有针对旧秦地"因其俗"而立法的,有针对新秦地为"变其俗"而立法的,也有为"壹刑罚"而用律法来限缩家父权的。秦法也存在对"观俗立法"思想过度阐释和应用的问题,表现在秦法不断深入私领域,将原本属于家法族规等民间法调整的私领域逐渐纳入国家法规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江南乡镇社会的权力结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田 《历史档案》1998,(2):98-104
所谓权力结构,是指权力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及各层级之间构成的相互关系形式。权力结构的优化变动,是政治生活现代化的重要侧面。作为上层建筑的权力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地发生植替。在江南乡镇社会,传统的整合运作力量有两支:一是乡绅,一是家族。乡绅充当乡镇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媒体,是国家行政权力在乡镇社会中的实际操作者①,反映着乡镇社会整合中的地缘关系。代表着血缘整合力量的是家族长者。明清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以族长权力为核心,以家谱、族规、调堂、族田为手段的严密的家族制度。社区的事务,尤其是乡间…  相似文献   

19.
<正>家规和族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良好的家规族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诸如:"传家二字耕与读,发家二字勤与俭"、"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等等,都是华夏民族家规与族规中,人们耳熟能详的金玉良言。在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中,有一些与家规和族规相关的档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件。一件是一位程姓  相似文献   

20.
戴盈 《新闻通讯》2014,(7):11-13
本文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和《寿司之神》在文化、叙事、传播、国家认同等领域探讨,除展现美食的本义外,将凝结在美食之中的人、家族、国家、天下的情感和盘托出,并通过对叙事方式的不断摸索和拍摄手法的创新,利用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集体意识和国家认同在美食文化的纽带中得到展现,促使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继而实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