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规模大、影响深远。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这两次革命都占有一定的份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历年历史高考中,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当我们在研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会发现两次革命有很多相似之处,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特点等都有很强的可比性。下面就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英法等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与对立,导致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英法在法西斯侵略扩张面前极力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材仅从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仇视这一角度简单地对英法绥靖政策的原因形成了“祸水东引”的结论,未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更没有根据当时英法两国的国情与社会背景对这一政策的出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1939年3月以后,各种迹象表明德国法西斯的下一步侵略计划是先西击英法,后东攻苏联,因而,同苏联和解成为英法和德国竟相争取的目标。苏联领导人错估德国向英法开战将会旷日持久,所以,在唯一有可能制止战争的三国谈判中没有尽最大努力加以阻止,从而丧失了制止世界大战的最后机会,最终给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英法两国在美国内战期间之所以保持中立,一是基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再是受到各自既得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林肯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作风,也成功地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南部同盟的外交承认,为最后评定叛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们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总是在很大程度上将战争的爆发归咎于英法的绥靖政策,指责英法退让妥协,甚至纵容侵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这实际上是把制止法西斯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完全推到了英法身上,似乎英法完全可以主宰当时的世界局势,因而它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制止希特勒的侵略行为,否则就应该为战争的爆发负全部间接责任,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公允。英法对于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固然负有责任,但是  相似文献   

6.
英法职业教育培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法职业教育培训的比较江波,江·毛根此篇文章提供了有关英国和法国的职业教育背景及信息。首先于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描述了英法两国的职业教育的结构并展现了他们的相同之处及相异之处.然后在第三部分做了简明的总结。一、英国的职业教育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正负迁移在英法双语学习中的影响,本文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方面对英法双语进行了对比。对如何利用英语更好地学习法语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页说:“此刻,清朝咸丰帝早已逃跑到承德避暑山庄.留下他的弟弟奕诉与英法侵略者议和。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9.
自十七世纪末英法开始第二个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一直积极地推行大陆同盟政策。在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定性的战争──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结成同盟,其目的在于让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自己则全力以赴争霸海外。一旦目的达到,英国便设法摆脱同盟义务。从追求大陆同盟到摆脱大陆义务,英国逐渐形成了海上强国独特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页写道:“(1860年)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笔者认为此处表述欠妥,因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汉口和南京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错觉。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11.
对照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0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和31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如下),路易斯安那在1750年是法国殖民地,而在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却成了西班牙领地,讲到美国内战前领土扩张时又说是从法国手里购走的。教材没有对其中的变化作出解释,许多师生因此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力求理清这一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是我国史学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以往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问题的探讨,大多是从革命的形式、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以及革命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定性问题,通过分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经济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法国更为彻底。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可以帮助我们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更好地为社会转型积极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牒。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在30年代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之时,欧洲几个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国,本可以协调行动,加强联合,共同制止法西斯戕害人类的行为。然而,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采取了以邻为壑祸水外引的绥靖策略,给法西斯以可乘之机。对于英法的绥靖政策我们了解较多,但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绥靖就介绍很少,其实苏联的行为一点不比英法逊色。  相似文献   

15.
英法语言学习中的正负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法两种语言的比较,阐述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不同意英国方式是革命保守而法国方式是革命彻底的标志的观点。文章指出:两种不同方式是两国各自经济、政治关系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英国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法国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却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资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从历史的阶段性看问题,他们的阶级利益体现了当时社会前进的方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只能以资产阶级而不是以农民的利益得到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只能以资产阶级而不是以农民的利益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来作为衡量英法革命是否彻底的尺度;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和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彬 《历史学习》2000,(7):23-23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83页上说:“俄国在为争夺巴尔干同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遭到失败。”第101页上又说:“1853年,俄国大军入侵土耳其。第二年,英法……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18.
战时中立是国际法范畴的概念,从法理上看,不适用于一国内战,然而历史上一国在他国内战采取中立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内战中英法等欧洲国家的中立就是较为典型的个案,英法等国的中立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名为中立、实为干涉,从实质上看是一条独特的干涉之路。英法等国中立的核心是利益,正是为了利益,英法的干涉图谋破产。但在战略利益方面英国从其中立政策中渔利颇多。  相似文献   

19.
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明确展示了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观点,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备战。为了避免战争,苏联开始与英法接触,但在认识到英法两国毫无诚意之后,转而与德国周旋,尽量避免单独对抗德国;而对于德国来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必须在英法和苏联之间选择稳住其中一方,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苏联。双方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着外交博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外交政策的演变,并阐明该时期两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1904年“英法协约”的关系,认为法国主要是为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主要是为了遏制俄国才最终签订“英法协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