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情是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需求、思维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本文尝试将共情技术融合到日常沟通技巧中,总结出共情式沟通的四步骤:观察重事实、感受重情绪、需求重根源、请求重态度.根据以上步骤,提炼出共情式沟通公式:"我(你)看(听)到……我(你)感觉……因为我(你)需要……所以我(你)想……"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测评、游戏、案例、角色扮演、影视欣赏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共情式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家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并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保证家庭教育持续正向推进的前提,但目前亲子沟通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共情式沟通强调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交流互动,以接受、理解、尊重、关切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受,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情感被认同,从而促进其进一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提出了共情式沟通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剑桥英语词典对"共情"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阅读共情力"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世界,进而与文本融于一体,达到与文本情感共鸣的能力。共情作为一种咨询师技能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笔者认为也可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  相似文献   

4.
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还包括倾听.只有用心聆听对方的语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沟通.亲子沟通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是感受、是与孩子共情. 急于表达父母的感受 长久以来,我们做家长的太善于"说"了,太着急"说'了.当孩子向父母陈述一件事情时,父母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中关于"同理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  相似文献   

6.
<正>"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  相似文献   

8.
汪慧贇 《学前教育》2023,(19):60-62
<正>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对幼儿来说,拥有共情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融洽地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互动,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帮助幼儿提升共情能力的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因此,  相似文献   

9.
张颖 《江苏教育》2022,(87):64-66
作为一种沟通过程、一种情怀、一种能力,共情普遍存在于家庭、学校环境中,对家校共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相理解和接纳是共情的前提,形成情感共鸣是共情的基础,真诚与信任是共情的桥梁。教师和家长要充分理解对方的立场,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促进教育对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情源于德语美学领域,最早由铁钦纳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致于有如亲身体验的了解;当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感受自己的一样时,就产生了共情。共情是心理咨询中影响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咨询的基本特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共情对于活动课的开展和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境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并做出支持性行为的能力。作为道德发展基础,共情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共情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理解幼儿的感受;感同身受,即产生与幼儿体验或感受相同或相似的体验和感受;做出共情行为,支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有效实施幼儿保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有助于教师读懂幼儿,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其次,有助于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一、同理心———师生对话平台的基石同理心是对话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首先表现在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  相似文献   

13.
共情原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师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处境,进入当事人的精神思想境界,将心比心地体验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然后对当事人的情思作出恰当疏导的心理技术。随着心理咨询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开展,共情技术也被尝试运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包括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帅澜 《小读者》2012,(Z1):20
想象一下,两个人面对面聊天,如果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双手手背撑住下巴、微微抬头看对方,一定显得充满了崇拜和尊敬之情,极大助长了对方的自信。这种姿势,肢体语言专家叫做"托盘式姿势"。托住脸,就像要把自己的诚意和感受献出来一样,显得  相似文献   

15.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善于共情的教师可以充分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并与学生一起享受共情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在于“语”、“文”也。如果一堂语文课只让学生了解了内容,明白了道理,然后朗读一番,喊几句口号,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人文性强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感受情的基础上,找到这情的源头——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在品词析句、感受言语形式的特殊中来进一步加强情的落实,升华情的感受,这就是我听了《将心比心》一课的一点想法,“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这“温暖”应来自带有温度的“言语”。  相似文献   

17.
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重要思维方式,它是交际主体在人际互动中能够由己及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问题,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难处,从而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帮助大班幼儿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友好地和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都十分有益。在我园的自主探索与共情专家指导下,我们从情绪体验积累、思维意识启发、换位思考应用三个层面入手,逐步帮助幼儿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沙子与岩石     
刘岚 《高中生》2010,(6):58-58
两个朋友结伴穿越沙漠.旅途中两人突然吵了起来,其中一个掴了对方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掴了我耳光。”  相似文献   

19.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并设身…  相似文献   

20.
两个朋友结伴穿越沙漠,旅途中二人突然吵了起来,其中一个掴了对方一记耳光。被打的人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掴了我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