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都是重教法而不重学法,重视灌输而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传统教学已经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弊端,不能完全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历史教学中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讲述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多数知识是需要通过学生去直接体验来获得的,如果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场景,采取角色扮演,实现与历史的“亲密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去体味历史,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真实的生活。如上《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我组织学生演出了一幕小品《老师与学生》。有五个学生出演,一个学生负责旁白,一个学生扮演扔纸屑者,依次出场的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倾向儒家、法家、…  相似文献   

3.
杨兴仁 《甘肃教育》2010,(16):29-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如何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让我们的历史“活”起来,“动”起来?实施体验教学应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版历史教材增没了“学习与探究”课,突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上好探究课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活”起来。现以探究课《寻访“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探究课的操作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纪欣 《当代教育论坛》2005,(10X):116-117
当前,“快乐教学”在教育界已成为施行素质教育者的共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中专历史课的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如何在大中专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灵活根据教学大纲精神,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点说就是要学生学得快乐、快乐地学。而要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听讲、愉快地交流,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在乐趣中活跃起来,从而调动起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呢?一节节生动的英语课为我们解码了这些“快乐”。  相似文献   

8.
孙宝年 《宁夏教育》2009,(10):33-34
历史教学之“细”,从教学内容、教学技法、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可体现出来。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来源于历史教学的“细”,应让学生由衷地感到学习历史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历史兴趣。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情感培养“显性化”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从“历史”里可以“体验”历史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什么?如何体验?体验到了多少?关键就要看师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参与”历史学习了。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无所不包,无不涉猎。历史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喜欢上历史课,让历史课“热”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切的教学都应该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学目的达成度更高。那么.小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这点呢?  相似文献   

12.
许芝 《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49-150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也在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目标已被代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始终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将小组讨论和历史情景剧运用于教学中,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化学学科具有实验性和理论性,学生难以将两者从原理上联系起来,这是学生学习时难以越过的“坎儿”,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难以越过的“坎儿”。为了使师生能顺利逾越这些教学之“坎儿”,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探究式,通过巧妙的引导、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报刊,可是,这些成果还大多局限于小学阶段。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初中历史课的课时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那么,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了。  相似文献   

15.
贺功斌 《考试周刊》2011,(89):157-158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每节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栏目,其中的“学习延伸”是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的思考问题与活动方案。这些问题和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历史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很大.特别是文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学习延伸”的类型,特点,处理方法,以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使其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方志俭 《考试周刊》2014,(47):138-139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边缘”学科,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是无关紧要的副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时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认识,引起学生应有重视。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历史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师面对的严峻挑战。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历史课“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动”起来,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王聪 《甘肃教育》2010,(15):55-55
历史是一门饶有趣味的学科,其可以让学生知古明今,汲取前车之鉴,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过分强调“小而专”等原因,反而使教学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加上历史本身又是一门“副科”,假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不重趣味,不对学生加以积极诱导,则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章伟 《教育文汇》2008,(7):45-45
对于理科班级来说,政治课是少有人认真听。怎样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局面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寻找“兴奋点”则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关键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作为教材,具有丰富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一直为我们所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因为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而困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少兴趣。《爱弥尔》中有一句话:“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我们只有改革文言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陈国磊 《现代语文》2011,(12):63-6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常提“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这样的口号,怎样才能做到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