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序跋■陈福季毛泽东手书:论诗词暨诗手稿毛泽东的一生是戎马倥偬、工作极其繁忙的一生,也是勤学不倦苦读为文的一生,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与书与书的序跋都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毛泽东的全集至今尚未编辑出版,他一生到底写了多少序跋,现在尚无法...  相似文献   

3.
赵玉龙 《兰台世界》2017,(22):117-120
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汉学泰斗,一生著述颇丰,著作等身,在诸多学科领域均有非凡的建树,堪称学界楷模。我们研读他的传记,了解他的人生历程,进而知其人读其书,总结汲取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个人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规划设计我们的人生道路,以此达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晚年写过一首小诗总结自己的一生,“酒旗风暖少年狂,笔底寒潮撼星斗.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意卑.”这首诗让人深思感叹,也是陈独秀个人命运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青年学子的精神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抨击旧礼教、旧文化,推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毛泽东称其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曾经讲“他(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可以说,陈独秀是毛泽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引路人.但个人命运却波折不断,最终困苦孤独地病死于四川江津.  相似文献   

5.
潘大临定律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无尽遗憾.历代多有人续足,但感觉都不如这一句妙.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传》不久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以传记形式比较详细,真实地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平的一部著作。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了追求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李大钊同志英勇战斗了一生最后壮烈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上,他只活了三十八岁。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短促的,但他的战斗经历是丰富感人的。这本传记  相似文献   

7.
杨守教对我国近代图书事业的贡献巨大.他一生贫寒,而购书、刻书、藏书热情不减.尤其是访书于日本,搜集整理孤本、善本带回祖国,使佚书得以复见于中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求实精神.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近代学者缪筌孙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这是人们的共识,他一生购书、藏书、读书、校书、刊书、著书、编书孜孜不倦,其主办江南、京师两大图书馆,为功尤巨.他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艺风老人年谱>录止宣统三年,而他卒于一九一九年,有八年之久未录,兹据<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将其民国以后书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恶之花》作者:夏尔·波德莱尔出版:新世界出版社定价:56元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鼻祖波德莱尔,一生只写过一本诗集《恶之花》。形式上结构严谨、用词精练,而内容却想象奇特、放荡不羁,这本诗集分明是艺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前,买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图像与花朵",是波德莱尔和里尔克诗的汉语选译本,译者乃九叶诗人之一的陈敬容先生,出版单位则是湖南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较为杰出的弟子之一.子夏一生在学术方面多有建树,年纪轻轻就以"文学"名列孔门"十哲",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都很精通.他不仅在传播儒家经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儒家思想有许多创新和发展,为儒学进一步扩大影响、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7月下旬,为完成《赵家璧传记》(暂定名),我和合作者芦珊珊一道专程赴上海山阴路约访了赵家璧女儿赵修慧女士。此行,不仅结识了热情爽朗、丰姿绰约的修慧大姐,更加深了我们对赵家璧先生的崇敬、敬仰之情。感叹"书比人长寿",我们被这样一位优秀的出版家为书籍的一生所折服。赵家璧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享有很高声望的出版家、编辑家。他所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出版参考》2009,(6):38-38
他是海上文坛的活跃作家,他是参与南昌起义的热血青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大型辞书主编。他出过书,打过仗,坐过牢,做过学问,当过大官,吃过大苦。他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底到2003年3月,父亲写了三万多字关于奶奶胡墨林的传记。原本写奶奶的传记是想练练手,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好一部文学传记,因为这种写法他还没尝试过,心里没有把握,另外,也是为了纪念奶奶。但只写了一部分,就放下了。原因是从2003年1月份,父亲已经开始写爷爷的传记《父亲长长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5.
王友胜教授著的<苏诗研究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一书,洋洋洒洒三十万字,是一部全面描述、论析九百余年来苏诗研究历史的学术专著.<史稿>作者对存世的有关苏诗研究资料作了详尽的辑录、认真的考辨和准确的诠释,对其中一些重要著作,如历代有关苏轼的年谱、传记,及苏诗的选录、评点、注释和研究著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历代研究者所体现出来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文学观念也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了九百多年来苏诗研究史"两头热、中间冷"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年初时,钱文忠来寒斋聊天,为我带来一册新书《牛顿传记五种》,他说这书很有意思,又和科学史有关,所以特地带来送我。本书收集的5种牛顿传记中,最有价值的是英国皇家工程兵退役中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历史人物中,很少有人像凯恩斯那样,在其个体身上浓缩着如此丰富的时代信息,同时又以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凯恩斯的成就和个性无疑是传记作品最好的题材。在关于凯恩斯的众多传记中,著名传记作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凯恩斯传》无疑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作者在这部传记中倾注了30年的心血,对凯恩斯一生的成就和历史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研究。斯基德尔斯基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职业思维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在《凯恩斯传》中,他不仅追踪了“凯恩斯革命”的思想历程,而且在凯恩斯个人身上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20-126
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俭"聚书,以"勤"访书,以"恒"校书,毕生为续修《四库全书》奔走。他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自序中指出"书之聚散,公私无别,且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今已萌兆之矣"。伦明大部分藏书归公,安身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藏书史、文献学等方面,伦明的书缘都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与书     
郑振铎(一八九八~一九五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史家,一生爱书,视书如宝,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极丰富的藏书,这此书是他平时一本本积聚起来的.正如他在《失书记》中所说“书一天天的堆积得多了.书箱由一二只而二十余只,而五十余只,而至一百余只……”如此丰富的藏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朋友的孙子患病,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息。孩子是很爱读书的,这朋友准备买些书给孙子读,并认为多读点名人传记于孩子有益。他自己是个学科技的,对传记著作很陌生,要我介绍一些当前写得较好的传记。老朋友了,我只能讲实话,告诉他: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传记最好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东西不是趋炎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