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肖遥 《视听界》2004,(2):45-45
长期以来,界中人小视剧本,以小说为文学的最高形式,一部电视剧走红,宁可改编成小说,也不愿以剧本形式示人。刘旭东把他十年来创作的5部电视剧、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结集而出(《惊鸿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自称是敞帚自珍,其实在我看来是自信的表现。从《惊鸿集》中,读者分明窥见了作者笔下人物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图法>第四版对文学类目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图法》第三版与第四版文学类目体系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图法》第四版文学类目体系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书架     
《出版广角》2011,(5):68-71
文学艺术《古炉》作者:贾平凹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53.00元《古炉》讲述的是一个烧制瓷器的叫古炉的村子,偏僻却又山水清明,村人擅长技工,却又极度贫穷。在"文革"中,他们使强用恨,争吵不休……把小说定在古炉上的时候,就想起贾平凹小时候经历的好多事情,因为这本书大部分是他的回忆。虽然写的是少年时代的记忆,但贾平凹称这部作品不是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引进版文学类图书中,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独领风骚,继去年推出获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之后,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自传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融合通俗小说与严肃文学的《黑书》、颇受争议的政治小说《雪》等系列图书陆续上市,这给图书市场的"帕慕克热"不断地掀起小高潮,有人戏称今年是文学类图书的"帕慕克年".  相似文献   

7.
每月推荐     
文学艺术《那些绝代佳人》作者:虹影版本: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定价:26.00元提要:本书收录了虹影的四部小说《K――英国情人》、《大师,听小女子说》、《近年余虹研究》、  相似文献   

8.
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的热播,在出版界也引发了新一轮的韩剧热,各种与“长今”有关图书争相出现。小说类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推出是由译林版和人民文学版的同名小说《大长今》。两者虽书名体裁相同,译者相同,主要人物相同, 然而著者不同,内容也大相径庭。译林版是引进韩国作家金相宪创作的历史小说《医女大长今》。而人民文学版的《大长今》是  相似文献   

9.
每月推荐     
文学艺术《穆斯林的庄园》作者:丑丁版本:东方出版社2009年5月版定价:38.00元提要:本书采用"我"在百年后的一个葬礼上的回顾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以马顺昌将军悲壮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五代后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讲述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12,(2):104-104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曾举办过三次"作家第一本书"的活动。第一次是由《爱书人》杂志策划的"我的第一本书"专栏。第二次是1987年由《文讯》杂志社举办的"作家的第一本书"展览。第三次是2012年春由台北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学初遇:作家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11.
客观地说,小说《我的千岁寒》的结构是这样的:先是用王氏文风把人侃晕,然后便改成剧本写作来添字数。这显示出王朔的敷衍,也可视为江郎才尽之后的智慧。北京话版《金刚经》与文学式样的创新或尝试都扯不上关系,胆量小的文字操作者别说把它印刷出来卖钱,能臊着脸皮写到篇尾都难。对待这一类的文学产品,成熟的态度是: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12.
<正>《档案春秋》2012年第1期涂胜华文《父亲涂作潮:代号"木匠"》,提到我们父亲柳中燨当年帮助建立中共第一座秘密电台的事。最近,记述解放军通讯史的《历史风云中的红色电波》(张进著,长城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一书,又几次提到父亲名字,让我们回忆起父亲生前曾对我们讲过有关他经历的几件往事。我家来了解放军首长1951年夏天某日,我们家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田昕 《出版广角》2016,(3):86-87
逼真诉求的现实主义小说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通过真实的写照来实现文学的批判反省价值。《百年童话》却不同于当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着浪漫与美好。本文从小说自身的美好人物和故事出发,分析探讨《百年童话》这一童话般的故事如何实现其文学批判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6,(22):71-7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我的《新闻传播法教程》出到了第五版,朋友们建议我就这本书的来龙去脉作一点介绍.第四版出版后在《青年记者》连载了12篇“修订札记”,后来收入我的《传媒规范简论》论文集,这一次写不了那么多了,就写一篇回顾吧. 新闻与法联姻回顾 曾经,在中国,新闻界、新闻工作者(现在叫传媒业、传媒人)似乎总以为法与新闻距离很远.新闻与法搭上关系,还只有三十年光景.  相似文献   

15.
年选本究竟怎么才能编选出版得更得人心,文学家们和出版人们还得多多用功、深长思之,使不得噱头的。猛可间,文学年选本竞相出版,成了今春图书市场热热闹闹的风景。从版权页上看,最早的2003年11月就印出了,最迟的则在2004年2月,也就三四个月的工夫,各种样式各种名目的选本,密匝匝挤满了书店的货架。有一枝独秀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小说选》(本社编,2004年1月第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文学2003年最新作品排行榜》(《北京文学》杂志社主编,2003年11月第1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要做好历史文化类图书,就得找出最佳读本,找出最合适的展现方式,如此,方可举重若轻。当前,读者的阅读兴趣,正从前几年的喧闹渐渐变得沉静,品位也越来越高。这个突破口是从历史类图书开始的。以下是笔者对过往一些比较成功的历史类图书模式的归纳。1.《帝国政界往事》模式:小说体李亚平的这本书,号称比小说还要好读的历史,开创了近年来以小说形式写历史之先河。这本书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新书选介     
《金瓶梅》是一部历来有争议的小说,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它的"写淫"和正确评价它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本书在多角度地分析小说中的性描写的利害得失的同时,引  相似文献   

18.
“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是否反映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本身的历史意义。《血色浪漫》是一部有着浓重自传性质的小说——尽管作者都梁没有承认过,但也没有否认过。这部小说讲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北京“玩主”钟跃民及其伙伴从“文革”到当代社会的生活经历。“玩主”这个概念,最先出现在王朔的笔下。不过是写作“顽主”。在《血色浪漫》中,都梁毫无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春秋》2012年第1期涂胜华文《父亲涂作潮:代号"木匠"》,提到我们父亲柳中燧当年帮助建立中共第一座秘密电台的事.最近,记述解放军通讯史的《历史风云中的红色电波》(张进著,长城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一书,又几次提到父亲名字,让我们回忆起父亲生前曾对我们讲过有关他经历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20.
错乱的伴奏     
因病卧床一月,读了四本法布尔的著作,颇开眼界长心智。这四本书是作家出版社1998年9月版的《昆虫记》和1999年1月版的观照生命书系,法布尔文集之《公鸡背母鸡》《胡蜂的甜言蜜语》《蜘蛛画地图》。近年,文学虽出书不少而实疲敝,加之自然科学在国人心目中地位升高,读书界的中坚们开始转向自然科学书籍,这些书就是来探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