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经过不同时代充实发展,形成丰富生动的故事,并传达出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四个核心情节体现的文化解读:孟姜女出生折射的古代葫芦图腾文化;水边相遇遵循的祓禊之俗;杞梁之死反映的人祭习俗;寻找丈夫渗透的滴血识骨理念。核心情节不仅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使传说带有现实社会鲜明的烙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传说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年来青藏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化生态书写已成为高原作家们主动追寻的创作思路.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大部分都持有万物有灵观,他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但这里的现代化相对较晚,正因如此,其文化变迁的速度快,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则更为剧烈,自然和人文生态所展现的问题也更引人注目.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次仁顿珠的小说《黑狐谷》.  相似文献   

3.
男女两性性别是人类社会既有的两种性别 ,二者最基本的区别首先是生理上的 ,此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 ,又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些分属于两性的不同文化心理。不同性别的男女作家由于长期的不同性别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 ,会在文学作品的选材范围、传达题旨和叙事模式等方面显出不同。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和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经行阐述,结合《老残游记》两种英译本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文章指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杨宪益夫妇倾向于使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本的可读性;而哈罗德·沙迪克则更多地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慧 《阅读》2014,(35):6-8
<正>叮当的话她说:"我梦中的书,应该是一本美的书,应该是一本絮絮低语、敞开心扉的书……"说这话的温婉如玉的女作家,名叫程玮,是《少女的红发卡》、《豆蔻年华》的作者,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她的又一套系列新作"周末与米兰聊天"——《龟背上的花纹》、《塔楼里的珍宝》、《两根弦的小提琴》、《神奇的魔杖》、《赛里斯的传说》。她巧妙地串起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许多知识和智慧。那么,快来加入这一场场精彩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作为文化圆周上的一个扇面,它的深处潜埋着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十”字既是基督教神学信仰的象征,又是《圣经》文化的深层结构代码:它具有超时空、跨文化的语用特征,体现了基督教《圣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生成基督教神学体系的文化功能。“十”字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精神见之于现象的自然历史说、社会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论,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思维构成原则,蕴涵着人类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欲求超越自我的双重努力。  相似文献   

7.
晓义 《阅读》2013,(27):16-17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我们今天特地请来小书虫给同学们讲讲《孟姜女的传说》。传说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姜家人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概念与文化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概念具有适合于心理学的可操作性特点。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概念包括识别符号、行为背景、刺激变量这3种功能及其派生的多种涵义。在对系统论及该学科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文化观点的论述过程中,文化体现为社会刺激变量和人的心理行为反应的原发性与继发性过程的交流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日本和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念产生的机制是一样的。同时,二者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存在的形式又是不同的。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念是日本创世神话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念的早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二者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念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的呈现。同属照叶树林文化圈的日本和云南少数民族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之下产生了相似的观念,并在不同的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遗"文化带"概念的提出,有着明确丰富的内涵,有理论依据和客观必要性,将实际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带状发展模式的建构途径,涉及三个基本方面。一是针对非遗种类找出类别化应用方式,如对于其中最难以客体化的传说形非遗,需要提取和固化独特贴切的文化符号;二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当地高校和创业者四大群体形成宣传网;三是推广带状发展模式,包括与非遗开发的先进地区交流互助,以及良性拓展周边同类非遗旅游产品。而带状发展模式的推广也有三个层面,首先是非遗中心区群众观念的转变;其次是非遗内容知识化,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传承系统;第三是形成文化经济模块。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在其作品《喧哗与骚动》、《下去 ,摩西》、《押沙龙 ,押沙龙 !》、《八月之光》等作品中都反映出基督教对福克纳的重要影响和他在创作中对基督教文化的浓厚兴趣。福克纳把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当作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大量运用基督教传说故事和《圣经》来深化其主题和丰富其文化底蕴 ,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道德和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中国历史的集中表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和依靠中国力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处处体现出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坚忍不拔、责任担当的精神。道家文化则处处展示出无为而为、灵活变通、豁达超然的智慧。二者的有机结合,塑造了国人以自强进取、变化创新为核心的心理弹性特征。这恰恰是"中国梦"必将得以实现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理与自己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而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心理乃至克服心理障碍。中国文化提倡的"非对等交往"、"泛道德主义"及"追求完美的圣人情结",将加重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负担。我们需要建立起"对等交往的习惯"、"尊重隐私的权利意识",来帮助自己减缓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威廉斯的短诗《便条》似乎就是对一张普通便条的简单分行。这固然不能说明诗歌写作就是对口语的简单分行,但的确显示了分行对于诗歌的重要意义。分行的技术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一形式所具有的心理暗示力迫使受众进入特别关注状态和强度情感状态。分行的精神意义则在于把为文化成规所凝固的生活世界前推到那种富于张力的原生状态。在这两种意义之间,后者更为本源。诗歌写作的根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分析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两则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和《野天鹅》,探讨女性角色在经典童话中的地位,对安徒生童话进行解读会发现:许多经典童话被打上了男权文化的烙印,在实质上体现了男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男权文化社会中所期待及规约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海岩的作品制造了一系列"现代都市的传奇神话",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这些作品满足了大众浅层次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但作品本身"深层意义的虚无"却是它的致命缺陷.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海岩以其作品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交融,这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习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英语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要有深厚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基础.在西方,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圣经>汇集历史、传说、传记、伦理、法律、箴言、诗歌和宗教,是世界上影响广泛而富于魅力的书,融入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希伯莱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圣经>中的传说、故事、格言、典故及思想,对两千多年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太极拳与中医养生文化同构性进行分析,认为:《易经》作为中国哲学思想源头的同时也是太极拳与中医养生文化本体同构的思想源头;道这一内涵丰富的万物本体是太极拳与中医养生文化形而上的本真存在;气则是太极拳与中医养生文化形而下的道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