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隐喻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通常是将其作为诗学及修辞学的组成部分。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认识则不但是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将其认为城市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英语语法及词汇学习中更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基于英语隐喻出发,探讨其语言学结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隐喻认知理论入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隐喻意义,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三个重要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以及框架语义理论,探讨英语多义词的认知本质以及认知机制,旨在构建英语多义词的多维认知观和拓展多义词的认知视角研究,以期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将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一起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笔者在大量的观察的基础上认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是一个连续体,而且是认知隐喻决定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另外,这三种隐喻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加以贯穿。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个被研究了千百年的老话题,现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为隐喻带来了新的生机,隐喻认知理论逐步被接受。而"山"、"海"在俄汉英文化中被用做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汉俄英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特点以及英汉语言在动物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混沌是由非线性系统产生、对初值极为敏感、a具有内在随机性的非周期运动。本文运用混沌理论深入分析概念隐喻之间的自相似性,认知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动态、非线性的吸引子状态,以及影响认知隐喻生成的各要素所反映出来的自组织复杂性,证明了利用混沌理论研究认知隐喻的可行性及其对认知隐喻加强跨文化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隐喻等方面对当前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务英语发展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语言学领域多方向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提供了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隐喻的分类和隐喻的具体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充分阐述隐喻理论在商务英语会话中的具体作用,为商务英语会话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视角出发,探讨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如何借助原型理论准确截取词义,构建词汇记忆原型网络,提高识记效率;运用隐喻理论推动词汇的深度教学,发掘词汇文化隐喻内涵,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改善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理论(CMT)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隐喻则是人类思维识解概念最基本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且指出概念隐喻遍及于人们语言之中。英语阅读不仅仅是语言解码过程,更是语言、逻辑与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概念隐喻则起到桥梁的作用,搭建起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阅读过程进行探讨,揭示概念隐喻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认知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为基础分析英汉习语形成和理解的理据。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固定的短语,不能从它的组成部分来获得词义。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我们思维系统的产物,人类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是可以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整合词汇语用学对词义的调节方式和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对隐喻的关联分析包括词义缩小和词义扩展两方面;其次,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4.
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基础,揭示词汇语义的认知语义维度拓展词汇意义理解的疆域,认定词汇理解的有效性在于建构词汇认知范畴,分析词义认知理据,培养词汇隐喻意识,关注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理论,对汉字“火”的转喻和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于汉字“火”意义衍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认知隐喻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阶段。利用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隐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基于实证发现不同性别被试的隐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整体隐喻理解能力与阅读理解水平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隐喻能力的可教性,提高学生隐喻能力,促进阅读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为英语词汇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重点论述了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概念隐喻理论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的指导作用,进而指出其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理性的方法论指导,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就英语方位词BEYOND的语义生成、拓展及其认知理据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方位词BEYOND的空间语义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直接体验,空间隐喻构成其向非空间语义拓展的理据性.BEYOND的多个义项连接则构成一个规则的语义网络,进而形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人们由近及远,从始源域(souse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的认知往往从认识人自身开始的。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隐喻投射新的意义以及汉越语言在人体隐喻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认知语言学由于其优势明显,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分别从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