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要闻版言论,应把握舆论导向。前两年,我厂开始进行内部机制转换。第一步是精简机构,打破了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局面。但有一些干部想不通,认为自己没有犯错误,工作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少群众也持同情态度。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厂报要闻版除了继续大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之外,在言论专栏刊登了一篇《小议无功就是过》的文章。文章指出:过去“干部下岗就是犯  相似文献   

2.
都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的文章难上。然而,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人物撰写的一篇名曰《轿车攀比不可取》的言论,却登上了大雅之堂。通观“人民论坛”栏目这些年来刊登的成百上千篇言论,看得出,这些文稿来自“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正是因为“人民论坛”广辟稿源,择优精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它为栏目文章的思想性、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文章也就有了牢靠的“可读性”。因此,这个名副其实的栏目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普遍赞誉:“‘人民论坛’众人论谈,‘人民论坛’大家爱看”。有比较,才有鉴…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闻言论,是地市党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一般说来,地市报的新闻言论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从量上讲,地市报大部分是在“文革”后才复刊和创刊,不少报社因人员不足,都没设专职评论员,新闻言论要么是等待自然来稿,要么临时指定人去写,不少报纸三、五期难以看到一篇言论。有些报社即使设有专职评论员,不过一、二人,孤军作战。言论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显得微乎其微。从质上讲,言论写作局限于少数人,评论员常出现“无米下锅”或“无的放矢”,无形中影响了言论的整体质量。《闽西报》在1987年复刊时也遇到了上述问题,怎么办?我们除了成立由总编挂帅的评论小组,负责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要求各版都要开设一至二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担负着校园内传播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职能,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校报上刊登的消息、通讯、言论、文艺作品和理论文章,在采编人员“办报育人”思想的指导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且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校报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汪泽华 《新闻三昧》2005,(10):43-43
自2000年底向《攀钢Et报》写稿至今,我在报社记、编辑老师细心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弄弄评小议”、“大家谈”和“读论坛”等栏目共刊发小言论200余篇,其中4篇获该报的好新闻奖。回头看看自己写作小言论的经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寻找到写作小言论的题目。  相似文献   

6.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号角。报纸没有言论,不算一张完整的报纸,报纸没有好的言论,不算一张好报纸。纵观县市报,言论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新闻言论,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从县市报的现状看加强言论的紧迫感 县市报与中央、省报比较,最为薄弱的要算言论了。笔者对手头掌握的7个省的10家县市报1994年1月至3月的言论作丁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大报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数量上看,这10家报纸属周三刊的4家,其余6家属周二刊,1月至3月共出版200期(只搜集到180期),言论共60篇,平均每期0.3篇言论,也就是说,平均每3—4期才有一篇言论。言论数量较多的湖北省随州报、仙桃市报、山东省平度大众报、四川省郫县报,平均每期也只0.6篇,有两家报纸1月至3月的言论加起来也不超过8篇。可见言论在县市报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7.
张岚 《新闻实践》2004,(7):64-65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主导媒体之一,如何凸现个性,创新办报模式,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十几年的校报工作,笔者认为,校报也必须真正面对市场,解除老观念的束缚,才能在新时期里有所突破。 一、探索开门办报之路 校报要有市场,就必须面对市场,首先要真正面向办报对象,面向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旧习惯、旧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校报只是学校领导和机关作批示的“上情下达”  相似文献   

8.
翻阅全国各高校的校报,发现许多报纸经常出现文章块头大、篇数少的现象,有的为了凑够版面,甚至每期都有半个甚至一个整版的文摘。这些报纸虽然每期也大都能按期出版,但高质量的稿件太少,信息量太小,给人以明显的“米不够,水来凑”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闹“稿荒”。“稿荒”何以发生?真的是由于学校实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在校报上反映,校报稿源濒于枯竭了吗?非也!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有些编辑没有全面履行编辑职责,忽视了校报稿源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校报编辑,除了编辑和采写稿件之外,还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稿源建设工作,包括经常性地搞好通联工作,积极组织稿件,努力开辟和培养稿源。如果整天呆在编辑部“守株待兔”、“等米下锅”,那么“稿荒”的发生就往往成为必然。怎样才能不断加强稿源建设,彻底杜绝“稿荒”,从而办出一张质量高、信息容量大的报纸呢?结合近年来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办好专栏我们知道,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是校报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校报这份出版物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校报要全面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9.
当我收到函授中心寄来的第十期《军事记者》及《函授月刊》时,正生病住院在病房输液,窗外下着绵绵细雨,深秋的风透着一丝寒意,我吃力地用左手翻开《军事记者》,翻着翻着,突然在“函授之页”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刊登在点评文章专栏中,是篇不成熟的小言论,虽然我没有激动万分,但是一股暖流已经从我心底涌出……回想参加函授学习以来,我从一名技术干部调整为宣传干事,从一名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向专职新闻报道员过渡,离不开函授中心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和谆谆教导。就拿刊登的这篇小言论来说,虽然没有被军报选中,但是我依然非常高兴,因为小言论后…  相似文献   

10.
文摘报是一张专门传播其他报刊出版物上已有信息的“报中之报”,具有其他报纸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性:它没有自己的采访、写作系统,也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言论;它把其他报刊和书籍上已经发表的新闻报道和文章等作为自己的稿件来源,进行第二次选择,予以精编浓缩,重新组合,再传播出去;它要受到其他出版物的制约,人家有,它才能摘编;人家没有,它无权杜撰。  相似文献   

11.
某报在9月下旬刊登一篇议论阅报栏的文章。文中说,作者在厦门参加一个活动时,发现中山公园门口有一排阅报栏,可以看到七八种本省和本市的报  相似文献   

12.
目前,部分高校校报工作者,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起了对外宣传报道学校的任务。自己近几年也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在报刊、电台发稿近百篇,并且不少是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为宣传西北工业大学,提高其知名度做出一定成绩。 校报工作者从事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理论上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校报采编与对外报道工作性质、报道内容、工作方法等都是比较一致的,校报上采用的许多报道重新改写后就是一篇很好的对外稿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宣传部没有专设新闻干事,校报工作者从事对外报道,也符合高校管理机构精减、高效的原则。 从客观环境上讲,全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立国”日益深入人心,各大新闻媒介加强了对科技和教育的宣传,不少报刊台还开辟专刊、专版和专栏,如人民日报的“教科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动态     
《沧州石化报》强化言论写作效果好本刊讯今年以来,针对报纸批评建议稿不足、言论稿件缺乏、版面呆板的实际,《沧州石化报》多方调动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的积极性,认真扶掖新人新作,使言论写作出现明显起色,3~5月下旬,该报共发表各类言论稿件39篇,平均每期刊登3篇左右,受到广大读者和企业领导的好评。在年初的宣传报道工作年会上,该报即向各单位和通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报言论标题的特点相对于大型综合性报纸的言论,企业报言论有着贴近实际、立论新颖、篇幅精短、文风活泼等鲜明的特点。企业报言论本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报言论标题的一些特点。目前没有见到专门讲企业报言论标题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据笔者的粗略观察和归纳,企业报言论标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来看.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代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有着基本的、稳定的格局。我国近年来各地报纸言论版可谓百花齐放,还没有形成言论版的“主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军工报》从一版到四版,根据每个版面的内容,都设有言论专栏。不论一版的“军工论坛”,“经济观察”,二版的“科苑论语”、“经济漫笔”,还是三版的“千人千言”,四版的“思想漫笔”,等6个言论专栏,可谓繁花似锦,备具特色。不仅言论多,而且角度新、质量高,它所言所写的都是人们所关心的“心中”事,“口头”言,写得有滋有味,令人有一种不吐不快百读不厌之感。 我根据手头报纸粗略统计,从去年7月到12月各栏目共刊发言论67篇之多,其中一版就有22篇。这些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者二三百字,长者六七百字。寥寥数…  相似文献   

1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上没有言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要办好企业报,也必须加强言论的写作和宣传。过去,我们《莱钢报》对言论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版面上配发的言论较少。针对这一状况,从今年开始,我们报社加强了言论方面的写作和宣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报纸要期期有言论,没有言论的版面不能评为好版面;同时要求编辑对一些重要新闻配发言论,提倡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大报的言论比作“重型”武器,因为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众多的读者而企业报是企业内部的传播媒介,它的读者和取材一般局限于企业范围内,这就决定了企业报言论应该是,小而准。就像弹弓打麻雀一样。首先要找“麻雀”首先要找到“麻雀”,议论的对象要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不能把企业内发生的事都当作“麻雀”乱打一气,我们的做法是以小见大,微处入手,抓住能知全豹的“一班”,即从大问题的某一侧面选定论题,使论题具体集中,有  相似文献   

20.
此风当刹     
据我观察,一些高校校报常常全篇登载学校或上级领导在一些会议上的讲话稿,篇幅冗长还要占据要闻版版面,弊端甚多。 多此一举的重复。既然是发言稿,必是在会议上宣讲过的内容,再在校报上刊登岂不是“炒剩饭”?大家对已知的内容还有多大兴趣去阅读呢?即使某些重要的讲话需要人手一册深入学习研究,也不必以校报的形式出现。不妨将其印成学习材料下发也许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