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兼与蔡克难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业改制转企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效益重要指标之一的畅销书,得到业界与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畅销书文本内容与营销策略的宏观讨论,而针对畅销书书名等微观细节的研究较少.其中,王文戈的<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田建平的<书名也"疯狂"--近年来畅销书书名一瞥>(<中国编辑>,2003年第4期)与杨民强的<图书取名的规律>(<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等几篇是比较有针对性地探讨图书书名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封常曦先生在<编辑学刊>1998年第6期上发表的<〈管锥编〉张冠李戴两例>一文,对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引用<礼记·昏义>注释时出现的差错提出了批评,指出钱先生错把"陆德明"当成了"郑玄",并认为此误是由于钱先生不明<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的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9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首届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学术研究、学术发表与学术评价之间的沟通平台.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包括南京大学的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家,以及来自<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学刊>、<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代表.  相似文献   

5.
郭丽云同志在<编辑学刊>2000年第二期撰文,提出的"倒审"编辑工作现象应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但称其为"倒三审制",而且是"剔除‘三审制'的弊病"的措施,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都有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友>2008年第l期发表了汤志鸿先生的一篇短文<"笈"不同"籍">文中说"秘笈"的"笈"应写作"籍",并表示不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即1996年修订本)为什么会在第1版、第2版的基础上给"笈"增加"书籍;典籍"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7.
(二)台湾地区发表档案管理和档案学文章的期刊 接上期(4)<图书与资讯学刊>,台北『政治大学图书馆』主办,1992年创刊,季刊,该刊设有『档案学』栏目,共发了十几篇档案学文章,主要有庄树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管理概述>(第22期)、陈碧珠<浅论中央档案主管机关应有之功能与发展>(第35期)、薛理桂著<中文档案描述规则之拟定:基于国际档案描述标准>(第36期),等等.该刊还邀请大陆的档案学家撰写文章,有韦庆远著<大陆地区现存明清档案的分布及其史料价值>(第17期)、<简介大陆地区档案事业与民国史编纂的关系>(第18期),等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我们编辑的知识要求更高,因此人们要求编辑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成为通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在编辑和阅读书刊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编辑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8期发表<从人名之误看编辑素质>一文,列举了多例"人名之误",这些看起来是小问题,但会严重影响编辑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作者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5期的<"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一文的续篇,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中作品美学思想方面的影响.了解这方面的影响,对当代艺术创作中克服片面的"炫技"倾向和矫揉造作之弊,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现代书局发行,月刊,半年为一卷,每卷为6期,编辑人施蛰存.创刊伊始,施蛰存就在<创刊宣言>中申明"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①可见<现代>是一本主张文艺自由的纯粹的"文学杂志".一年后,自1933年5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第三种人"杜衡加盟编务,卷末"编辑人"项下署名为"施蛰存杜衡".  相似文献   

12.
蔡克难 《编辑之友》2010,(11):78-79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有篇文章论及本人发表于年初的<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作者文章其名<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不长,其内容通篇除了批判本人的<试论>一文而外,并没见到此君有什么关于出版活动或编辑活动"思考"方面的立论,更兼该文所持逻辑推理或对常识的掌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来不打算回应.奈何其文直以本人姓名做题,谓之"商榷",不予回应看来也不妥当,如此,就做如下回应.  相似文献   

13.
安拴虎 《编辑之友》2010,(12):104-106
<编辑之友>2009年第2期发表了拙作<浅谈"冒号+'因此'"句式的不成立>(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浅谈>),文章是与<编辑学报>长年来将一些说明因果句处理成"冒号+'因此'"的句式的做法以及与<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同仁"的"答疑"进行商榷的,不意却引来李兴昌、陈浩元两先生的副题为"答安拴虎先生"的文章(<编辑之友>2009年第11期),主张:"说明原因的复句+冒号+'因此'"的标点法足对的(以下简称<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山西档案>1999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何不适用中国"的文章.我读后,感到自己的观点与作者不吻合,特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更正     
由于编排工作失误,《编辑之友》2011年7月20日刊出总第178期"传媒"栏目中《〈新周刊〉财经报道的特色分析》一文时,将作者吴玉玲姓名在目录中误排为侯玉玲。《编辑之友》2011年8月20日刊出总第179期"传媒"栏目中《非公有制经济准入的科技期刊市场化与事业单位改革》一文时,将作者王一伊、陶映雪、王铁军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出版管理中心"误排为"北京联合大学出版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6.
刘相彩同志发表在<山东档案>2001年第5期上的文章<"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吗?>,对于继续深入研究档案概念,启发、丰富和发展我们对档案原始性这一共同的本质的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从如何坚持档案的原始性入手,提出档案的原始性只能是原件或原稿的观点,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证.笔者细细拜读再三,总觉得其论点、论证方面有诸多不妥,也想谈一点看法,亦请作者及其他老师和朋友指教.  相似文献   

17.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档案学研究>2002年第6期发表的<也谈件的定义--学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一点心得>(简称<心得>)一文中,作者王如兰、詹金水指出,<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简称<规则>)对"件"的定义不够准确并作了阐述.笔者亦有同感,但对作者的看法却不完全赞同.本文就此略抒浅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编辑之友>2009年第6期发表了<书稿中差错类型探析及对策>一文,对书稿中常见的20种差错类型进行了探讨.为了对差错有更多的认识,本文拟接着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另外12种类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0月19-22日,湖南省档案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决定:"为了使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学术上研究出来的成果有个发表的地方,不同学术观点相互争鸣有个研讨的园地,决定由省档案局和省档案学会联合编印<湖南档案>,希望会员多多关心和支持,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个刊物办好."1981年12月,<湖南档案>出版第1期,为内部双月刊,32个版面,由省档案局办公室负责编辑,每期发行3000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