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布桑却丹是中国近代蒙古族杰出思想家、学者。他的《蒙古风俗鉴》全面反映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蒙古学研究的珍贵文献,被称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少数民族文献,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本文从《蒙古风俗鉴》的名物词研究出发,发掘出潜藏在词语背后的蒙、汉、满民族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祭火文化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从产生、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特别分析了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的历史缘由、祭火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祭火仪式是蒙古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火习俗发生了变迁。本文以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圣火与民间祭火习俗为对象进行探访观察,对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蒙古祝词脱胎于蒙古族萨满教的祭词与神歌,是萨满教祭词神歌民俗化的产物。以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蒙古族祝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继承与发展,以探求蒙古祝词对萨满教祭词继承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5.
元代及其以前的蒙古法奇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社会是游牧经济,蒙古族的法律有着鲜明的游牧经济特点。在蒙古社会的家庭和氏族部落时代,没有成文法规,但有习惯生活规范。蒙古人在日常的劳动生产、生活中,敬仰长生天和自己的祖先,在规定的日子里他们要共同进行祭...  相似文献   

6.
各个民族的居住风俗,一方面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形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蒙古族自其先世以来,其主体部分主要是生活在北方森林、草原、沙漠的寒冷地区,千余年来,其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由狩猎经济过渡到游牧经济。因而其居住习俗几经变迁,最后流动的、分散的帐居,成为其民族居住风俗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的祭敖包仪式渊远流长,关于其由来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最初敖包和爱情是不沾边的,蒙古人到敖包相会主要是为了祭祀。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8.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9.
祭悼词在宋代的大量出现,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宋代祭悼词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同时宋代祭悼词中所体现的梦幻意境、女性意识、器乐意象等文化意蕴是值得深刻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朱普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信奉着各自的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都产生极了为广泛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11.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和回族,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特点表现在分布、自治情况、来源、文化遗产留存、风俗、语言文化、各民族融合及与地方文化联系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草原的核心区,保存了典型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其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也在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削弱,主要包括蒙古族文化的物质基础草原面临危机,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面临挑战,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不断弱化,蒙古族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等。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措施主要是:在公法领域加快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加强包括财政帮助在内的文化行政执法、建立游牧生产方式保护区、继续加强对草原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3.
服饰、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社会传承及所受各种影响不同等,服饰、发式风俗也各不相同。满洲的服饰、发式直接承袭了女真人喜尚皮裘、适于射猎、编发为辫的基本习俗,同时又融汇了汉族、蒙古族等服饰的某些形式。其服饰、发式新颖多彩,尤其是袍、褂、鞋、帽、发辫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旗袍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作曲家莫尔吉胡根据蒙古族民歌特点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山祭》是以钢琴为载体的独奏曲集。作品《山祭》体现了莫尔吉胡在民族音乐创作领域的独到见解,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5-41
除了天、地之外,火是蒙古族最为崇敬的自然现象之一。内蒙古人民认为,火具有涤荡尘垢污秽,驱逐邪魔,使一切东西洁净的神奇效能。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母系社会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察哈尔等蒙古族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祭火的类型主要有家庭祭火、集体祭火、寺庙祭火、婚礼祭火等几种。平民的家庭祭火程序、祭火用品等在不同蒙古族部族间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别不大。绝大多数蒙古族都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祭火仪式,通过祭火以期达到他们招财纳福、祈求子女、避祸除灾、净化环境之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风俗、语言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青海蒙古族是在原有萨满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精神,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凸现因多种族群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的不同于草原文化的青藏高原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各种风俗文化的汇集.同样《郑风·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地“上巳节”赠花草定情、男女相会、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身体状况、经济水平、文化风俗、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五个方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身体状况、经济水平、文化风俗、自我效能四个因素对于城市退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显著的,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历史,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承的。世界的今天由世界的昨天演变而来,又必然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与审美特征,蒙古族服饰从它的材料、工艺、款式到穿着方式及使用过程都体现了本民族的风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