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及电子媒介媒介的发达,各类型的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都搭载上了高速度的传送工具,各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对我们进行着无休止的"轰炸",而这些信息中的多数都是通过叙事来建构的。新闻作为一种现代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文本形态,它的倒金字塔叙事结构决定了叙事文本的主题功能对建构新闻叙事文本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为基调,探讨新闻叙事文本主题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建构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最近两年来中国面向东盟的英文新闻报道及相对应的中文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在新闻编译中多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与标示性建构等策略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叙事重构,突显能彰显良好国家形象的叙事,弱化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不大的叙事,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小说《美》中以文字媒介到油画媒介的跨媒介叙事关系,展现了当代文学与艺术之间建立的新的叙事方式及审美体验。史密斯对五幅油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视觉化呈现,不仅建立了油画与文字媒介间的跨媒介叙事关系,还以油画视觉形象与文本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结合,展现着文本叙事中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的凝视与反凝视活动。此外,小说对油画艺术媒介中色彩层次及明暗光影关系的呈现,丰富了原有文学文字叙事中的视觉审美体验,增强了小说叙事中对空间叙事结构的表达效果。最后,作品《美》以跨文化传播形式建立了不同国家油画艺术的跨地域关系,对文学的跨媒介叙事及跨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子海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97-98, 102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文章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叙事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内容、叙事路径呈现出不同的转型及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叙事分析方法,聚焦小孩爱唱《孤勇者》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儿童教育视野展开对新闻样本和访谈的叙事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孩爱唱《孤勇者》呈现大众媒体的跨媒介叠加现象和正向情感的建构特点,在实证访谈与个体调查中呈现现象热度分布不均、教师评价高低各异的具体叙事表现,折射出网络时代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教育伦理问题。应客观看待不同叙事差异塑造的儿童和教师形象,并从中分析普适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启示,发现成人价值伦理以及社会文化冲突中反映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时代,媒介话语由意涵丰富的符号群组所建构,地域形象、价值、精神多维度贯穿于媒介话语搭建的意义空间中,具有发挥情感认同、共塑交互模式的作用。本研究以媒介文本对“甘肃故事”的话语叙事为分析基点,将其视为媒介构筑民族记忆的实践过程,从整体视角出发,分析总结了“甘肃故事”话语建构的情感型框架、实践型框架和区域型框架“三维大类”以及嵌入其中的“红色精神”的传承者、社会建设的“奠基者”、脱贫攻坚的“奋进者”等“七维小类”框架。跳脱出故事叙事理论,检视故事传播中面临的错位、缺位的挑战,尝试为甘肃故事的跨文化传播搭建理论支撑和实践通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经典小说中叙事到明清时代,以几部重要的经典小说而完成小说叙事模式建构,即单体叙事结构、连缀叙事结构和网状叙事结构。单体叙事结构是以几个主要人物贯串故事始终,各阶段的故事在时间上有前后因果关系。连缀叙事结构表现为由几个角色贯连形成一个文本主旨统领的集合连缀叙事结构,在叙事上这两种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形成某种独到的叙事魅力。本文以"三国"和"水浒"为范本对这种叙事结构的叙事奥妙作点文本细读论析。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媒介社会,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大众传播媒介颠覆了现实和形象的关系,形象不仅仅只是现实的反映."虚拟现实"科幻电影就是以当代社会中的媒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叙事基础,形象地传达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和人的发展关系的哲学思考,突出表现真实与虚拟这两个含有终极意义的命题在媒介社会中的意义.文章追溯"虚拟现实"科幻电影叙事的历史渊源,关注虚拟现实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现实社会、文化传统之间所构成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在家族文本中,"围城意识"与叙事形式是一种双向阐释、互相印证的关系.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可分解为三个阐释向度:家族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即故事生成);家族故事的纵向聚合关系(即叙事模式);家族故事的语言构成机制(即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的叙事是一种颠覆西方叙事理论的中国式的诗性叙事,即:叙事主体超性格化的对立;叙事角度超逻辑化的转换;叙事结构超理性化的摇摆;叙事语言超杂语性的诗化.作家阿来以傻子形象为核心,通过一个回忆的"亡灵"来创造文本,同时又融入了其自身的独创性,形成了一种生命的叙事,文化的叙事,感悟的叙事,从而建构了一个中国智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1.
叙事视角是叙述者采取的态度、立场、角度和倾向性,直接关系到叙事本文的情节结构乃至主题阐释策略。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一种以女性观众为收视主体的日常生活叙事艺术,从女性视角出发建构当代女性形象自然而然就成为最主要的诉求。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早已积淀成一种深厚的集体无意识,参与着一切文本的建构,为女性叙事构筑了一道道厚重的历史藩篱与话语困境。所以,寻求与男性视角叙事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创造出更契合时代、更富含人文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是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亟待解决的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意义上男性所建构的科幻世界里,夏笳凭借独具特色的女性气质及含蓄的语言风格,从中国科幻场域中脱颖而出。其从未回避女性作家的创作身份,并在作品中塑造出试图"越界"的女性形象,具备潜在的革命性与混杂性。她还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的叙事技巧,讲述天马行空的奇幻故事,为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出如初恋般清新的科幻文本。  相似文献   

13.
在报纸新闻叙事中,叙述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报纸新闻的叙事者作不同的区分: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公开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文本层叙述者与故事层叙述者。本文重点分析报纸新闻叙事中的故事内叙述者与故事外叙述者在报纸新闻叙事中不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型体育赛事多元媒介协同传播的现实,文章以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与观察研究方法,阐述运动场域社会团结感的跨媒介叙事建构路径、内在逻辑与未来想象。研究发现:由“元故事”向“故事世界”演进的跨媒介搭建过程中,存在着主流媒介“自上而下”与社交平台“自下而上”两条协同并进的情感建构路径。文化、技术和用户共同构筑了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情感共鸣的内在逻辑。“爱国主义”和“英雄”故事原型奠定了情感唤醒的内生逻辑;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机制为情感扩散提供了技术逻辑;通过辨识他者的情感表达,用户于互动中锚定群体身份、形成情感社群。面向未来,主流媒体可从丰富情感连接触点、开辟情感互动新场景和树立情感互动规范三个方面发挥跨媒介叙事建构性功能,打造规范性表达、互动和评价的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意象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文本中能够表现或暗示出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或感情的形象,也是融了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形象,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类在情感、心智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它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景与情的浑然一体。在梳理中西叙事意象概念的基础上,对西方叙事意象的类型和叙事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根据叙事意象在叙事文本中的作用,可分为背景性意象和主题性意象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意象的叙事功能在文本内部表现为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善故事结构、丰富人物的性格、拓展小说的主题,在文本之间则表现为意象的互文叙事。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柜台在文中多次出现,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小说人物与咸亨酒店内外空间建立联系的媒介,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抓住这一叙事媒介解读文本,便不难发现柜台的设置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小说叙事进程,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凸显及小说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复出后的第一部小说<叔叔的故事>中实现了她叙事策略的转型.叙述者以"叙述代言人"的身份讲述了叔叔自设与他设的神话被一一击碎的过程,在讲述"叔叔"故事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叙述者本身的故事,同时透漏了叙述者这代人的精神状态,使小说具有思想和叙事上的双重涵义.作者通过"非‘元小说'性"的双层的叙事文本演绎了叔叔的"信仰"和"我"的"游戏"背后共同的精神虚无.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选取《羊城晚报》2010年343篇农民工报道作为内容分析样本,以考察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羊城晚报》对农民工的关注度较高,报道多以政府为主位视角;《羊城晚报》所呈现的农民工形象以接受关爱的"沐恩者"为主,正在积极建构理性的农民工形象,对农民工的报道有简单化的倾向,但存在着刻板印象,"妖魔化"的成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与国内一些地方都市报相比,作为发行量最大的党报——《人民日报》在对农民工媒介形象进行的构建中,明显减少了以往的俯视或者歧视的二元态度,更多的开始体现一种可贵的人性关怀。但通过对其30年以来相关报道的完整分析,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对农民工的形象建构尚存在对其进行"标签化"、"配角化"、"他者化"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