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  相似文献   

4.
读懂古诗语言是读懂古诗最为关键的一环。古诗语言,有别于日常实用语言,与其他文体语言也存在着一定隔阂:从时间维度看,它属于古代语言;从词义维度看,它带有隐喻性;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读懂古诗语言,得先去语言的古今之隔、隐显之隔、变常之隔。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令读者百读不厌。古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背诵、掌握80首古诗词),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具体来说: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教…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学生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认为根据具体诗文可进行“四部曲”教学: (一)知诗人、解诗题。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从诗人、诗题入手,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独坐敬亭山》等。教学时可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以往我们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1.解析词句.2.理解诗意.3.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教学思路.但是由于学生在学诗前缺少对整首诗歌的初步感知,有时会造成理解和感受缺少整体性和有机性,因而也难以达到进入诗歌意境的较高层次的读诗境界.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们认为根据具体诗文,有时可以灵活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模式:1.知诗意.2.解诗句.3.悟诗情.4.入诗境.  相似文献   

8.
《上山采靡芜》的归属问题至今没有定论。例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把它归入《乐府诗》,而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初探》则将它归入《古诗》。古代的《玉台新咏》将它归入《古诗》,而《乐府诗集》未收入这首诗。《太平御览》归入《古乐府》。从选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看,从收入的次数看,我是赞成把它  相似文献   

9.
综观“九义”小学语文教材 ,整个小学阶段不下三十首古诗。可见 ,教材编选者要求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数量是不少的 ,古诗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教材的编排看 ,古诗课文几乎都编在一组课文的最前面 ,都是讲读课文。从语言文字看 ,古诗篇幅短小精悍 ,词句优美 ,语言含蓄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结构上看 ,古诗节奏感强 ,琅琅上口 ,易读易记 ,具有韵律美。从教学要求看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人民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  相似文献   

10.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从选材上看,阅读材料呈现五种形式: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课内文言文+古诗;课外文言文+古诗.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课内文言文七年级教材涉及较少,大多选自八、九年级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尤其是几篇带"记"的文言散文;其次则是带"说"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所选的则以人物典故或传记为主;古诗词赏析则是课内课外并重. 三是从赋分上看,大致在9~26分之间.  相似文献   

11.
张梦迪 《辅导员》2012,(30):30+26
古人的含蓄温婉,古诗的意远情长,一直为后人称道。你看它,短短数字就可写尽天下苍生事;点点墨痕便可勾勒天地奇秀景;屈屈少语就能断明古今成败事;寥寥几笔即可表尽一世动人情。如何走近古人,如何走进古诗?以下"问路之石",希望可以成为古诗欣赏的引玉之砖。一、读题目把握内容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往往题目中可以流露出很多的内容:写诗的时间、地点、背景、目的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从题目中可以获知很多信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本单元由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组成。从体裁上看,《桃花源记》是古诗《桃花源诗并序》的“序”。也可以把它当成小说来读。《口技》,既可以把它当作摹写口技特点的说明文,也可以把它当成小说。《孙权  相似文献   

13.
上一期我教同学们在训练中通过“五看”——看诗题、作者、意象、诗眼、注释来解读一首古诗。我们走近一首诗,最终目的是“进入”它,也就是步入诗人的内心深处。所以,“五看”的目的是获得“两感”。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7)
古诗鉴赏与评价是历年高考语文能力考核的一个核心点,而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又是整个古诗鉴赏的热点。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看,考生在这类题型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对古诗表达技巧的种类存在模糊认识,二是答题步骤不够规范。下面笔者就这两方面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李耕是我国近现代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其山水花鸟画亦精。其画作多继承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传统,画作数量巨大,且多有题诗,诗歌类别丰富。从绘画题材看,其人物画题诗包含题高士画诗、题仕女画诗、题佛道人物画诗、题平民画诗;山水画题诗主要表现的是其家乡仙游的名山、溪流;花鸟画多具有吉祥寓意;从诗歌语言形式看,李耕的题画诗包含四言古诗、五言古诗、格律诗等;从诗歌来源看,李耕的题画诗多为自创,有时直接引用前人诗句题于画中而自出新意。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堂的古诗教学是审美和鉴赏的有机统一,因此古诗教学是鼎新与创造的过程。聚焦新时代,看古诗之魅力;搭建审美的精神阶梯;精创鉴赏的可视化桥梁;重视主体的启发引导;突出中心得主旨思想;巧设留白与点拨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久被忽视,实为不当 在语文教学中,近体诗是长期被忽视的。这表现在: 1.选入教材的近体诗为数寥寥; 2.选的作品不够典范; 3.与古体诗不加区别,常与古体诗一起统称“古诗”; 4.教学实践中,不充分揭示近体诗的特征,不讲解它的格律,尤其是平仄格律。 为什么会被忽视呢? 或说是近体诗太远离当代的社会生活了。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许多革命老前辈的近体诗,都能很好地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这是有目共睹,无庸赘述的。 从形式上看,作为近体诗本质特征的平仄格律,在各个时代的日常用语和谚语中时  相似文献   

18.
文卫国 《考试周刊》2014,(53):41-41
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与音乐的关系出发,探析吟诵的内涵,分析它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使得学生获得古诗音乐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高考共有16套语文卷,古诗鉴赏是每套试卷必考的题型。从所给的分值看,有七套试卷为8分(2004年只有三套为8 分),一套为7分,八套为6分,分值比2004年有所增加。特别是作为命题风向标的全国卷,三套试卷中古诗鉴赏的分值均是8分,由此可见,2006年各省市命题的语文卷古诗鉴赏增加分值便很有可能。因而,对古诗鉴赏的复习应该更进一步引起重视。 2005年16套语文卷的古诗鉴赏共设题34道,其中有28道题要求学生分析,写出赏析文字。从发展看,古诗鉴赏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答案强调理解、分忻、表达已成为大趋势。考试中,我们的学生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