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英文词语翻译与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即语言或言语的意义进行分析,对语义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语言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理解原文的语义,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翻译出准确的语言.语义研究为翻译操作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迭罗夫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迭伦的观点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语用翻译理论指出译者要基于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指示语在语用翻译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指示语,并重点以社会指示语为例探讨语用翻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英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同时二者与文本类型学的结合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透彻理解与掌握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杨必翻译的《名利场》通过灵活运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使得译文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4.
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义联想是话语理解中的客观存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思维习贯造就了共同的联想机制,因而就形成了语义联想的趋同性。其中包括积极认同对方言语动机的态度趋同和语义联想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性.另一方面,话语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语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来说,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语义联想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语用翻译与语境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 ,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强调语言在使用中的转换 ,语境为其提供语义选择的线索。在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 ,译员必须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 ,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正确处理和理解语用翻译与语境的关系对语用研究以及对翻译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交际翻译法和语义翻译法,并对此作了详尽的描述。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语言是高度专业化的语言,在语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自足性、规定性和精确性。法律翻译追求精确,力求准确传达源语语义,实现精准交流。但由于独特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语言,以及译者和译文接受者本身的专业素养,法律翻译中经常存在语义缺失、语义错位、语义理解障碍等方面的语义不对等现象。此时需要译者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语义补充,实现语义的尽可能对等,达到准确传达既定语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词语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论证了图式理论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习语,作为一种受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形式,反映了民族的文化特点,正因如此,汉英习语翻译中便存在语义的不对应性.本文试图阐述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其专著《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两个概念,对翻译理论做出重要贡献。语义翻译注重源语文化和原作者的感受,交际翻译则屈从于译语文化。本文即是以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红楼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具体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对于获得译文各个层次上的信息对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语境和语义理论为框架,以一篇小说的英汉翻译为例,探讨了语境如何影响了对原语词义的理解,从而导致翻译中的不同的选词.提出语境对于寻求英汉翻译的对等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十分重要、很有特色的有两部分,即语言功能与文本分类和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尝试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语义深层的分析,从而展示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进行了比较,以期有助于对它的理解与翻译。  相似文献   

18.
翻译始于理解,正确的理解是翻译的关键。要获得正确的理解,必须根据特定的语境,明确词语的确切含义,并且透过原文的表层形式,深入深层结构解析语义。本文试图从词义选择和语义解析两个方面,分析《双城记》一中译本出现的部分误译,说明正确理解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崀 《考试周刊》2008,(14):208-210
名词化现象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西方传统的理性哲学和客体性思维紧密相关.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使得表达简练,并提高了客观程度.然而,汉语的主体性思维及表达习惯往往使得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名词化短语时出现障碍和困难.本文根据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名词化的动词短语进行语义分析,在动词的语义框架中还原了名词化过程中丢失的语义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名词化短语,并为汉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水浒传》的两个英译版本为语料,借助语用翻译的理论,对其中的自我称谓语的翻译进行了粗浅的讨论。在翻译自我称谓语的时候要在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