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中晴雯的遭遇令人同情,她被赶出贾府后悲愤而死.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既复杂又隐微的;如果直接归之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都失之简单化.说到底,睛雯之死应是王夫人由赵姨娘“从宝珠变成鱼眼珠”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所致。  相似文献   

2.
升格前作文将晴雯"死"因铺陈,主因不鲜明。升格后作文,将晴雯死的主因"贾府争权夺利"融入标题中,论题鲜明,论述集中而有层次。  相似文献   

3.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里的对手还真不少。不信?你瞧。首先,来看袭人。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袭人的行为、人品,比大观园里的任何男人都强。袭人的目标是姨太太,而实现目标的障碍物则是晴雯。晴雯一来比她漂亮,二来又聪明。于是,袭人理所当然地把晴雯看作强劲对手,做了可鄙的告密者,借王夫人的手堂而皇之地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晴雯最终羞愤而死。王熙凤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其实比谁都狠毒。兴儿是这样向尤二姐介绍凤姐儿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可怜…  相似文献   

4.
文章尝试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这一原型解读袭人性格中长期受人诋毁的“奴性”及其“争荣夸耀”之心,并通过细读文本,试图找出证据说明袭人因晴雯之死所蒙受的冤屈,以期对该人物形象作一相对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的言行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大环境所不容,"以卵击石"的反抗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晴雯死得冤屈,但也死得有价值,她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主要从法国符号矩形方阵关系图来分析晴雯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及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作者以博大的爱心关注末世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青年女性的悲剧命运,这种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贵族小姐们的婚姻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深刻描写上,也表现在对丫环们的人生悲剧的成功描写上。她们之中,对晴雯、鸳鸯、袭人三个大丫环的描写尤为突出。 一、勇晴雯饮恨夭风流 “晴雯,晴雯,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最动人的女性形象。”这是红学家蒋和森在《晴雯赞》中的由衷赞叹。受这个小人物感染的读者岂止蒋和森一个人!请看,王昆仑先生写在 1944年的短文《晴雯之死》中的这一片断:“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  相似文献   

7.
晴雯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结束了一生的人物形象,自始至终是按照作者曹雪芹的原意来塑造的。晴雯之死,饱含了作者的感情,对于全书情节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人物自身因素、外在因素、阶级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晴雯之死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题再现】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问题是学者们热心探讨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林黛玉之死有人认为写得好,也有人不同意。本文从文本出发,依靠“内证”,将黛玉之死和前八十回中金钏儿、晴雯、尤三姐之死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证明黛玉之死这部分文字是违背前八十回创作思想的,是败笔。  相似文献   

10.
一《红楼梦》里的贾政和王夫人——这一对所谓“严父”和“慈母”形象,是贾府统治集团的当权人物:头脑冬烘、思想僵化,顽固专横,而又披上“端方正直”、“慈善宽厚”的“正人君子”和“大善人”的外衣。对这两个人物抱有好感的,在广大读者中间是为数极少的。《金玉缘》本的评者也说贾政“迂疏腐阔”、食古不化;王夫人更“一怒而死金钏,再怒而死晴雯、死司棋、出芳官等于家,为稽其罪,盖浮于凤焉!”  相似文献   

11.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也评晴雯     
也评晴雯孙宗新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中的晴雯是众“丫环中一个最光辉的形象”,“是下层使女群中一朵特别鲜艳、美丽的鲜花”,是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愿提出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大家.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晴雯是《红楼梦》里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一个个性比较鲜明的人物。但同时也是生命历程最短的悲剧人物。该文试图以晴雯的言行为切入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她“心比天高”而“白矜与自傲”;她“身为下贱”却“不善自藏”地“任性高鸣”:最终“风流灵巧招人怨”,而这些是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晴雯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得出了许多重要认识。文章则从《红楼梦》文本所提供的间接信息中,分析晴雯的家世以及晴雯进贾府之前自幼飘零的生活环境,从而得出晴雯曾是某大城市里有名的女红作坊里的城市孤女。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那座“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大观园里,晴雯是许多敢于反压迫、反侮辱的女奴中的一个突出代表。贾府的管家婆王善保家的曾在主子面前这样骂过晴雯:“晴雯那丫头……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不大成个体统。”这一骂,的确道出了晴雯反抗性格的核心。不错,晴雯正是这样一个敢于藐视封建“体统”并与之作斗争的反抗者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其“身为下贱,心比不高”的品性令人赞赏。对这一复杂性格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疾病描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通过对晴雯疾病描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内,核同时,通过疾病描写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从而使读者对晴雯“这一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是《红楼梦》关于晴雯疾病描写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晴雯这个人物曾经为不少人所注目;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更得到了“四人帮”的赏识,被吹捧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公然声称:“我最喜欢晴雯”,晴雯是受“诽谤”、“迫害”的;甚至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病重、全国人民忧心如焚的日子里,她仍然兴高彩烈地窜到北京大学,再次喋喋不休地谈她  相似文献   

20.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