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上享有盛名.他的诗因烙上了个人成长的印记而成为"一种内在生活和经验的传记",这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所在.文章尝试从其生活经历、思想观点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其诗的内涵,将其诗中蕴藏的个人情感和内心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其作品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的戏剧虽然没有他的小说出名,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戏剧中,经常能够找到煤、矿工、寡妇这些与他故乡伊斯特伍德息息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无疑凝聚了劳伦斯对故土的特殊情怀,体现了其戏剧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浅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借助于隐晦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作者诠释了小说的内在主旨和人物复杂隐蔽的内在心理。在劳伦斯所使用的众多的意象中,花是最具代表性、最有助于揭示主题的意象,也是劳伦斯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媒介。对小说中重要的花语进行解读,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英国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晚期的诗作《灵船》以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对死亡之后的合理想象为世人所推崇。诗作在意象选择上颇具特色,并通过由实到虚的结构体现作者的情感流动,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诗的陌生化创作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的意向性.作为创作的主体,诗人通过意向性不断否定常规自我,不断地创造出诗的意象.该文探讨了诗陌生化创作的意向性过程,论述了意向性是陌生化产生的基本动因和诗创作的内在的必然的结构,指出诗的情感和陌生化的意象是意向性的双向建构过程中的产物,进一步明确情感与意象并非是在概念内部被动的限制性的显现关系,而是相互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和诗人劳伦斯一生创作了两首《彩虹》诗歌。彩虹是诗人一直吟诵不绝的主题和意象。和小说《虹》中不断出现的意象彩虹一样,作家劳伦斯旨在借助文学意象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哲学理念。正如他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辩护》一文中传达的那样:"男人和女人是两条河,永远是并行而流淌,永远不能相交在一起。"这体现劳伦斯有关两性关系中"星际平衡"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劳伦斯女权主义思想的具体反映。本文研究对当下中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对于若干事物的情感一致备受争议.其妻子弗丽达证实生活中的劳伦斯对同一事物的情感的变更有时是相当迅速而突兀的.这种自相矛盾的情感在文学研究中被称为双重情感.文章将通过分析劳伦斯的多个作品,聚焦于其中最典型的两对,即恋母和厌母、厌女和同情、支持妇女,以期有助于读者对劳伦斯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30年代中期 ,李健吾、朱自清等人的诗学批评 ,肯定了李金发诗歌在意象的创造方面的价值。李金发自身的诗歌意识 ,也十分重视意象创造在诗歌中的地位。诗中拥有的“移人的异国情调”,使他关于异国风情、文化、习俗的描写 ,以一种新奇的气氛和色调进入新诗的意象世界。他笔涉女性时敏锐的感觉与细腻的观察 ,给诗中的意象带来了特有的异国的色彩。现代大都市充满矛盾的生活和气息 ,进入他的感觉和想象 ,使他的诗中出现了一些富有新鲜感的多样呈现的城市意象。这些异域城市意象创造的尝试 ,在新诗现代性的发展中 ,具有美学探索的前驱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戏剧虽然没有他的小说出名,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戏剧中,经常能够找到煤、矿工、寡妇这些与他故乡伊斯特伍德息息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无疑凝聚了劳伦斯对故土的特殊情怀,体现了其戏剧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诗的艺术个性的重要内容是情智统一。他遵循“刹那间捉住永恒”的创作原则和美学追求。1932年前他自发地在情感抒发、意境创造中顿悟人生哲理;1933年至36年,他自觉地追求情智的统一,用理性的批判的眼光思考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衰败的原因,诗的情感是沉痛、冷峻的,透射出一个觉醒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在传统内涵的意象中注入现代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使情智统一完美和谐。黄昏意识与梦幻意识是何其芳诗的两大主体意象,和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构成他独特的抒情风格。黄昏与梦幻意识升华出何其芳对世界的哲理思辩,也产生其诗歌意象的象征体系。1936年后,何其芳诗走向情智的疏离。理胜其辞,违背了情智统一应遵循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1.
好大一棵树--论埃兹拉·庞德诗歌中的树之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语言简洁,意象鲜明,感情丰富含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理论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诗歌中的意象选择问题.在庞诗的众多意象中,"树"意象出现频率较多."树"的意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达成"异质同构",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然、热爱爱人和生命的炽热情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对比赏析,分析了意象诗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中国古诗中意象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明显受到中国诗歌影响的意象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派别,它对美国现代诗乃至20世纪世界诗坛产生了特殊的影响。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所作的借鉴,可谓有得亦有失。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作为意象派的代表作,在意象的创造、处理方面深得中国古诗之奥妙,是一首著名的意境诗。由于意象派更看重意象本身,对意象的象征、暗示、比喻作用处理得非常隐蔽,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诗作的深度和境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15.
由于胡适在其著述中并没有确认新诗理论与意象派诗歌的渊源关系(只承认两者有相似之处),其《谈新诗》中的诗学主张也并没有与意象派的"六条"完全对应,因此,关于胡适的新诗是否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的问题,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争议的根源大概在于对胡适受西方诗歌资源影响的程度及胡适接受影响的方式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其实胡适对西方文学资源的接受是偏取的和局部的,而不是全面的和整体的。这种偏取的接受方式服务于其白话诗(新诗)创建的阶段性任务,符合胡适对中西诗歌发展历程的认识以及对中西文学传统进行会通的目的。对西方诗歌资源进行偏取的客观事实,可能正是胡适没有直接承认其新诗理论(甚至可以扩大到胡适文学思想的全部)受到某个具体文学流派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埃兹拉·庞德《在地铁站》中的陌生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铁站》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成名之作,该诗奠定了庞德作为意象派诗人的地位。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够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此论文试从陌生化的角度探究《在地铁站》给读者带来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弗罗斯特是美国 20 世纪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美国 19 世纪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通过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可以感受文学力量的强烈释放,一是作者诗歌结构中形成了密集的文学意象 ; 二是作者诗歌的意象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学隐喻.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是中国诗歌的灵魂.通过美国意象派诗人Amy Lowell对杨贵妃的七言律体<赠张云容舞>的翻译来赏析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再现手法,发现意象与情趣的交融、双声与叠韵的递用和待续句诗行的形式可赋予译文同样的意象、音律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河南青年诗人柳喜长擅写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淳朴的故乡情愫,又特别适合朗诵。独特的视角和意向,激活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通过他的诗歌,享受抒情的美妙、诗歌的柔情。  相似文献   

20.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意象派诗人。本文通过分析劳伦斯的内心感受,解读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特点,探究劳伦斯的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