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我的连襟钱大用曾待业家中六七年之久。几年中,钱大用没有颓唐,而是勤学苦练,内外兼修,频频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那还是"秀才"吃香的1980年代初,他得以进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机关,做了秘书。钱大用果然是块做秘书的好料子。单位的总结、领导的讲话报告,钱大用出手不仅快而准,而且新而灵,让领导做报告  相似文献   

2.
李让 《新闻记者》2006,(8):25-25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主编钱汉东撰写的《寻访中华名窑》,在由《中国文物报》主办的2005年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评选中,荣获全国文博考古最佳普及类图书。这是上海地区唯一获奖的作者。钱汉东用4年业余时间,历经艰辛,行程20万里,深入到我国宁夏、西藏、云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处古窑遗址实地采访,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古窑遗址的田野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正宗是散文。从古至今,中外散文是数不胜数,繁富无匹,文学散文,笔记散文,应用散文和各体骈散辞赋,美不胜收。如果,我们抓紧一切空隙时间,也不能把所有的散文看完。哪些文章属一般,哪些文章属佳作,还得等我们一本一本看完了才能知道,有值得阅读的,有白费时间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4.
我看散文     
散文是什么?散文是都市阳台上的红玫瑰,是乡间小路旁的矢车菊;散文是行走在山川里,穿越于云水间;散文是在小道上散步,于月光下聊天。 散文是一根线,散文是一块布;散文有时浅显得像篇小学生涂鸦的作文,散文有时深奥得像部治理天下的《论语》。 散文贵平实,真僧只说家常话,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  相似文献   

5.
一、散文这个概念散文这个概念,古往今来有过很大的变化。总的说,人们对于散文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凡不押韵的,均称为散文。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容量最大、内容最广阔、形式最自由活泼的无韵文,包括随笔、游记、新闻通讯、特写速写、日记序言、杂文政论、报告文学、小说等等。我国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兴起"国学热"以来,很多民国学人的旧籍得以重新出版,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这部曾开风气的文学史著作也不例外.此书最早由无锡国专学生会于1932年12月集资排印,1933年9月由上海世界书局正式出版,1934年、1935年连续再版,1936年9月又出版增订本.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寂,于1985年由岳麓书社根据1936年增订版,改直行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出版.但印数并不多,只有区区5000册.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钱基博的了解也许要从"钱钟书的父亲"这一称呼开始,从杨绛的散文中进入.但是自从1996年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系列以《钱基博卷》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人们对钱基博以及他的文学史著述的兴趣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7.
一“散文”一词有广狭两义。就广义说,凡是无韵的,都可以叫做散文。这就是六朝人之所谓“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当时的人把有韵的文章叫做“文”;无韵的叫做“笔”。根据这个标准,诗词歌赋之类,是文:其他一切文章,都是笔。如果散文指的是这样的东西,那就太泛,讲起来很麻烦。我今天来讲一种狭义的散文,就是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散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这种散文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真人真事;第二,有文艺性。讲真人真事,这意思很明白,就是文章里所说的人和事,是社会生活里的真人真事。文章里的“我”,就是文章的作者本人。总之,不容虚构。在这一点上,这种散文不同于小说。所谓有文艺性,不一定要求有人物形象,尤其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散文当然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散文中的人物和对话,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专写人物的散文,有扼要的故事,连贯的情节,紧凑的对话.不专写人物的散文,人物时出时没,有的有一定连贯性,前后呼应,有的则一闪即逝,前文中出现了,后文中不见了,对话也极其简洁. 写人物的散文,在艺术手法上是多种多样的,有故事情节可以写人物,无故事情节也可以写人物.有对话可以写人物,无对话也可以写人物。无论运用哪种艺术手法,都是在着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一、没有情节有对话《落花生》(许地山)只有七百余字,可说是短散文了。全篇有五个人物说话,爹爹、妈妈、姊姊、哥哥和我——作者。爹爹说话出现四次。每个人物的话都非常短,都围绕着花生的好处,话讲完了,全文也结束了.只是爹爹的话通过花生的好  相似文献   

9.
钱君匋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匋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10.
钱坫(1744-1806)为乾嘉著名学者,与钱大昕并称“疁城二钱”.因渠中年远官陕西,士夫罕接风采,复无诗文专集行世,故遗闻轶事流传于后者无多.其事迹,诸家传记所载,往往参差.本文钩稽史料,就钱坫生卒年、盛泾钱氏世系、钱坫监修西安城始末、钱氏病风痹之年,并其已刊、未刻著作等五事合考之,以供世之治清学者参考焉.  相似文献   

11.
钱君匐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匐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12.
电视散文顾名思义即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是它的外化手段、它的二度创作。离开“电视”这一载体,电视散文也就不复存在。综观电视散文的创作,屡有误区存在。许多创作者无法分辨电视散文与电视专题的差异与区别,将电视散文拍得像一部专题片,失去了电视散文所特有的空间感、诗性、设计性与故事性,将很有韵味的电视散文搞得寡淡无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14.
一、新闻散文的特点及种类 中国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就有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和文艺散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文和论也开始分化,散文自成一体。“五四”运动以来,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鲁迅先生当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留下了不少佳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散文。由于鲁迅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且有些公开  相似文献   

15.
辽宁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散文队伍,写出了大量的散文,构筑了一个风光旖旎的散文世界。在这个文学的世界里,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现实、文化、人生,也反映了辽宁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同时,也反映辽宁人包括这些散文作者在内  相似文献   

16.
人生是一部大书,钱钟书先生这样说道,所以他谦逊地将自己的散文小集命名为《写在人生的边上》,其意为人生加以脚注。打开这本小书,你就像面对一桌丰盛的筵席,一时真不知如何下箸。读钱先生《写在人生的边上》,你不能不宾服先生运筹帷幄的大将气概:古今中外,三教九流,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散文?怎样写散文?何为散文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能够使散文写作直达人心,发人深省?这些问题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鉴于此,广东人民出版社启动了"百年散文探索丛书"项目,意在通过解读散文名家,梳理散文理论脉络,创新散文理论话语,推动散文理论研究。其中的《散文的常道》一书,由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编写,在对散文本体的体悟中,寻求百年来散文的话语之道。《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散文的常道》(广东人民  相似文献   

18.
大凡散文,不外乎两种:一种,虽然也以现实生活为根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事实进行艺术加工,掺进了想象和虚构;另一种,则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描写对象,而没有虚构成分。后者通常被称之为纪实性散文。由于散文的艺术功能和读者对散文的审美需求,纪实性散文较之前一种散文更有市场。尤其是,作为一种既带有一定的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的载体——报纸文学副刊,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寓言、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各种文体的作品中,刊发量较大的也正是纪实性散文。  相似文献   

19.
寓言和散文在我国虽然都是古已有之的,但我国古代实际存在的历代寓言作品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即使到唐宋以后文人创作了独立成篇的寓言作品,也多被名之为“说”、“戒”、“言’等。把历代名称繁多的寓言作品统一名为寓言,是本世纪初学者们的贡献。但是直到现在,“寓言”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致,标准过宽的把一切文体中带有寓意的作品全部包括在内,标准过窄的则把许多寓言作品排斥在外。“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中叶文人的著述中,但无文体意义。具有文体意义的“散文”概念出现在十二世纪中叶的南宋。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文学…  相似文献   

20.
翻开报纸或杂志,我们随时都能见到各类散文作品,如写景散文、抒情散文、文化散文、议论散文、记事散文、生活散文等等。这些作品中确有不少是上乘之作,其主要特点就是凸现了散文写作的两个要义,即真情实感的抒发和优雅文字的抒写。虽有一些浅显和琐屑之作,也当属提高之问题。提高的快慢,则与作者的底蕴、积累、才智和风格的不同而大相径庭。问题在于,面对可读性特强的纪实性新闻、有影有声的现场电视直击和色彩斑斓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