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地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紧密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兵  沈满洪 《资源科学》2016,38(1):102-109
水资源稀缺是21世纪社会经济增长乃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探索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是进一步研究工业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基于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二者关系曲线呈现为倒“U”型,且拐点出现在人均工业增加值28 612.150元/人时;中部地区二者关系曲线呈现为“N”型,且拐点分别出现在人均工业增加值15 546.048元/人和35 733.952元/人时;而全国和西部地区二者近似地满足单调递增的关系。经分析,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是使工业用水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出现的技术层面的原因,水价提升、水权交易则是其经济激励措施。最后提出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同时适当提升工业用水价格、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以最终实现工业水资源节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发展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对于中部崛起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部地区集群发展结合中部塌陷现象和自身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存在集群关联性不高、植根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要求,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应选择政府扶持、创新源驱动、外资带动、跨区域互动以及产业振兴与特色培育相结合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永明  姜泽林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75-1785
本文在自由资本模型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金融结构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推导出金融结构最优时产业集聚状态亦最佳,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结论。随之采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四大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证明了金融结构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是当分区域看,发现了东部地区金融结构与该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第二,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金融结构对多样化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产业集聚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第三,就全国整体层面上,金融结构指标未超过0.7366时,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较大,当越过门槛值0.7366时,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将会有所衰减。文章的扩展性分析也基本支撑了前述相应结论。最后指出合理调整金融结构、加强多样化产业集聚治理、进一步提高专业化产业集聚水平及积极探索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等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竞争力的提高是促进中部崛起、加快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运用功效系数分析法首先对中部六省的创新人才竞争力进行分指标对比,通过与其它省份的比较产生综合评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我国中部地区创新人才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中部五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在全国的比重偏低,且逐年下降,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之间的差异明显,中部五省必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迅速追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了区位熵、产业集中率和产业集聚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中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现状进行判断和研究,得出结论:中部地区在农业、工业、住宿餐饮业存在产业集聚,但集聚效应不明显;第三产业总体集聚效应不强;中部各省产业集聚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动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佟金萍  马剑锋  刘高峰 《资源科学》2011,33(10):1870-1876
本文引入Laspeyres指数及其完全分解方法思想,构建万元GDP用水量的完全分解模型,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我国1997年至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200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是推动其大幅下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产业层面,技术进步引发...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10)
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视角,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序列DEA和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测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区域技术落差以及组群边界技术追赶共同边界技术的动态进程。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地区代表了技术前沿,中部地区加快追赶技术前沿,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能源消耗与CO2排放过高成为我国物流产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未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引导物流资源、技术与服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应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并积极开发高端物流。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陷入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产业关联的上游制造业新企业进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窘境,尝试从行业层面探索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效应的外部性。利用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跳跃性量化指标,以分配系数衡量不同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实证检验其如何影响新企业进入。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利于新企业进入,尤其是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主要影响机制为使得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需求获取效率降低、技术转换频率增加,产生需求获取成本与技术转换成本吓阻效应;而且,中西部、高市场化水平的地区与低沉没成本、高规模经济的行业会受到更为显著的进入抑制作用,尤其长江经济带技术突破的新企业进入抑制力度远远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为了坚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从优化重点区域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鼓励新进企业与在位企业开展创造性合作、建设创新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与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决定于区域的区域性要素条件。中部地区在传统经济性要素如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布、市场潜力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现代非经济性要素如区域投资主体行为、区域产业聚集状态、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劣势。因此,中部地区应紧抓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外向型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打造产业集群,吸引与要素条件匹配的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一定的产业梯度,并尽快改善劣势要素的状态,为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05-2012年21个省份22个农业专利子类组成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基于能够消除超散布性和偏离泊松分布的负二项分布模型,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动态纠偏最小二乘虚拟估计(BCLSDV)同时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和非农FDI分别具有显著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而农业FDI产生了负向技术溢出;地区层面,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农FDI、农业FDI和非农进出口均存在负向技术溢出,西部地区非农FDI和农业FDI分别产生了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应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庞路静  张目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09-216
基于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金融集聚的现状和特点,选取2013—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指标原始数据,运用犹豫模糊语言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对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类型跨越了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衡衰退、轻度失衡衰退和中级失衡衰退等5个等级;空间上,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特征;时间上,2013—2017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上升一个等级,而辽宁则下降一个等级,31个省域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升多降少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冯雨豪  王健  邵子南  杨莉莉  朱乾隆  吴群 《资源科学》2022,44(12):2511-2524
众所周知,资源的空间错配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但二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却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因此,为探讨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黑箱”,本文基于2003—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工业产业集聚—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纳入中介效应的GMM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全国、区域以及错配类型3个维度,分析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如何通过工业产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①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总体呈加剧趋势,东部城市大多呈短缺型错配,中西部城市大多呈过度型错配。②全国层面,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不仅直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通过降低工业产业集聚度,间接降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③区域层面,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加剧抑制了东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由于工业用地短缺促进了工业产业合理集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抑制效应。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加剧导致工业产业集聚度的降低,二者同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④不同错配类型下,过度型错配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果一致。短缺型错配地区与东部地区结果稍有差异,其错配的恶化导致工业产业过度集聚,降低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主要政策启示为:应立足不同地区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合理配置工业用地,促进工业产业适度集聚,激发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5年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利用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普遍过低,只有北京、黑龙江、浙江、河南、广东5个省区的技术效率处于技术前沿面,其他省份的技术效率都有待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地区法制化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程度对于科技金融效率都有正向影响,且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影响程度最高;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比与政府机构的财政支持度对于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各地政府应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经费投入的体系;加大地区法制化水平,保障科技金融市场正常有效的进行;加大金融发展,增进资本积累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鼓励,走科技创新内涵路线;各地应监管科研经费,合理分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保持科技金融效率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绿色技术是突破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制约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吸收能力视角对CH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为对象,测度了国际贸易中G7国家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从全国和地区两个维度对比了绿色技术自主创新、国际溢出与省域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全国层面上,省域间绿色技术溢出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地区层面上,东部以自主创新和接受国际溢出为主,中部地区跨区域溢出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技术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区域间溢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地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斌会  张欣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107-116
以环境污染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0年至2018年工业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并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进一步分析出工业技术进步的投入要素偏向性与产出偏向性,从中探索其变动与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工业TFP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下降;TFP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技术进步,工业产业效率有待改善;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要素,中西部地区偏向于使用劳动要素;TC变动与MATC变动一致,规模技术进步为拉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其次是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最后是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促进期望产出,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加重了环境污染.最终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Wilson J S, Mann C L, Otsuki T的测算方法为基础,构建贸易便利化的新指标体系并测度了中国2002—2014年26个省级样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地区与行业差异性。研究结论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格局;从地区层面上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较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从产业层面上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高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较低技术产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入世在即,中国石化工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如何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规范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关心的焦点所在. 而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陈世海先生指出:跟踪世界石化发展趋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竞争力核心,提升炼油、发展乙烯则是中国“十五”规划的指导方针. 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