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记者在不愿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以其他假身份,采用各种获取信息的手段进行的采访.通过隐性采访获得的信息更为真实、独特,因此也更受受众的青睐,但由于采访方式较为特殊,极易引发法律方面的纠纷和争论,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采访的度,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裕 《青年记者》2004,(10):78-78
记在日常采访过程中,会遇到职业责任与道德看似相互冲突的情况,特别是采访一些不幸事件,必须从两难中做出选择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地完成采访任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如何准确把握采访时机、推进采访深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有 关人士认为 ,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保密的公务活动场所 ,都应该公开并接受监督。而新闻媒体又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中介 ,拒绝采访就是拒绝公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有关监督性的采访往往会遭到拒绝 ,甚至受到暴力威胁。受众拒绝采访的原因有三 :(一)新闻采访触及到采访对象的利益。(二)新闻采访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合法利益。(三)采访时机不当。面对拒绝采访 ,记者该如何处置?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应该慎重对待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新闻媒介有必要尊重采访…  相似文献   

4.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微观因素对受访者进行有效访问的采访艺术.本文借助记者采访的一般技巧重点分析了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采访技巧,通过对采访前、采访中及采访后的分析,提出了新闻记者"问"、"听"、"做"的三步采访法.同时,新闻记者也需要在掌握多种采访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5.
经历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对一名新闻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几次重大采访中,我越来越明白了这个朴素的道理。疲惫但激情燃烧2002年5月7日晚上,一架飞往大连的麦道飞机在临近大连飞机场的海域上空盘旋数圈后,爆炸,坠落大海。这场悲剧几乎吸引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关注,除中国各地记者,还有美、韩、日等海外同行,赶到大连采访。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奉命采访,从而拥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锻炼。这种采访对地方新闻媒体来说,往往有很大难度,除正常的新闻发布会能够顺利参加外,其他的新闻都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报社派你采访,是…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仅要进行访问,还要进行现场观察. 新闻采访实践中,访问与观察是记者采访的两种最基本方式.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是结合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斌 《新闻知识》2007,(9):85-85
在信息时代,新闻记者运用便捷的通讯设备迅速完成采访任务,电话采访和电子邮件采访可谓是不可或缺的杀手锏,是记者采用较多的采访方式。一、电话采访  相似文献   

9.
化冰 《新闻导刊》2005,(6):22-22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记是同采访对象直接接触的,其中包括记对采访对象的观察、揣摩、体味、交谈等。在这些接触中最重要的是记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谈,这是记了解事物真相,探索采访对象内心世界最重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1.
所谓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隐性采访是十几年前开始兴起,发展历史并不长的一种采访方式。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各种媒体中普及极快。发展的高速度带来的问题就是:许多方面的新制度来不及健全,新规范来不及完善,传统的伦理观念和旧的法律规章又多有与之冲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中国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法律上没有规定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西方记者中流行一句话:“他把你从门口推出去,你要想办法从窗户再爬进来。”这里,笔者根据中外记者在采访实践中的成功范例,总结归纳了几种接近采访对象,敲开拒绝之门的方法,以资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实时讯息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新闻传递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新闻记者作为实时讯息传递的媒介,能够通过一定的采访技巧来获得信息以达到采访目的,使人们获得最及时、最具真实性的新闻内容。而采访作为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新闻记者顺利地完成信息获取的工作,并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通常来说,新闻采访的工作开展需要分为三个步骤:前期准备、过程提问以及记录总结。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采访技巧,并对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新闻工作者的思考以及对新闻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新闻产品呈现中的关键环节,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要求和习惯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难度提升。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创新策略,总结采访工作创新经验,以适应时代进步要求,提升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何寿林 《视听界》2009,(1):113-113
积极配合型,这是理想的采访对象,能提供新闻线索,愿配合采访,与记者的采访目的基本一致,至少不冲突。采访这类对象难度较低,报道时注意舆论导向即可。笔者在任民生新闻记者时,经常会接到观众报料而前往采访。有一次,有村民报料称,一家城郊结合部的化工厂天天浓烟直冒,如果遇到东南风,周边村民不敢开窗,甚至没法呼吸。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 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 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 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 4、不知情。 此外,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技巧是一名合格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养。而随着我国采访事业在新闻媒体发展下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技巧在新闻媒体中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采访前期准备到采访中的技巧运用,再到如何提升和熟练掌握采访技巧三个方面,全面分析和阐述新闻记者采访技巧。为新闻记者获得核心新闻素材,写出最贴近事实的好新闻,提供采访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以完全或部分不公开职业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活动。目前,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此也引发了关于隐性采访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争议,也使新闻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如何正确把握隐性采访的尺度,避免陷入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禁区,是新闻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并妥善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隐性采访要重视政治性导向,要通过事实真相的报道反映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使人通过新闻报道迅速领会媒体在宣传什么,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不少新闻记者特别是新手在遭遇不合作的采访对象往往无计可施、一筹莫展。笔者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判明采访对象的言外之意.根据意外之意的提示灵活用招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好办法。在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的言外之意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红 《新闻传播》2013,(12):263
本文从加深对记者采访素质的认识谈起,根据采访对记者的要求和记者的基本职责等方面对提高采访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