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是农村社会较普遍的文化娱乐工具和资讯信息工具,构建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是推进广播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农村体育广播的发展背景和条件入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广播一度十分兴盛。90年代以后,随着媒体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城市的高收入人群身上,广播开始出现滑坡。现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广播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形势,西部广播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根据西部农村的特点,转变以往重城轻乡、嫌贫爱富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县域广播站建设,增强对农广播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3.
牛颜 《新闻界》2012,(17):35-38
广播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需要利用广播携带便捷、收听成本低的优势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面貌。贵州农村广播发展中受到的制约,主要有职能部门重视不够;经费不足,缺乏对设备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广播队伍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广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之策,希望能推进贵州农村广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颜 《新闻知识》2013,(7):22-24
广播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随意性强、容量大、互动传播、收听成本低等特性,满足了像贵州这样处于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山涧水边、家里外出随时收听,以便能接收到最及时、最实用的丰富资讯。目前贵州对农广播没有专业频率,对农广播栏目也屈指可数,应对媒介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贵州对农广播必须充分利用与发展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的传播原则,重视农村广播,加强政府职能,壮大县乡广播机构作用;建立长效对农广播机制;积极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播"三网融合";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拓展对农广播合作平台;创建对农栏目品牌,创新对农节目内容,从而促进农村广播在贵州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夏野萍 《视听界》2014,(6):107-108
面向"三农"的农村广播曾经在广播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体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陷入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先后崛起,农村广播日益被边缘化。一、农村广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农村广播及时传播创业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缺乏对新时期广播地位、作用的应有认识,农村广播事业受到了空前的冷遇,而这种多年的冷遇更使得这张本已陈旧的网络更加支离破碎,农村广播事业的基础已变得虚弱不堪。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制约了广播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应有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广播节目从业人员办好广播的热情。我觉得,农村广播在进入新世纪后不仅没有相形见绌,反而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它的固有魅力在新世纪的阳光下不仅没有丝毫逊色反而更加楚楚动人。  相似文献   

7.
《河北广播》2007,(4):29-33
河北省唯一面向农村的专业广播频道河北农村广播开播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农村广播的记者深入农村,采访报道了大量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新闻事件,有力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对农政策,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一年来,农村听众对河北农村广播提供的市场、科技、法制服务反响强烈,一批农村特色鲜明的服务性栏目已逐渐形成品牌,受到了农村听众的广泛欢迎;一年来,河北农村广播的收听率稳步提升,宣传创优、队伍建设、广告创收、媒体推广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期刊登他们撰写的文章,记录一年来辛勤耕耘的艰辛和收获后的喜悦,并用理性思维分析、总结、归纳农村广播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农村广播大力发展调频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实施农村“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以来,全市已有约40%的行政村通响了调频广播,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广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得益于全市上下对实施“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探索中国农村广播体制创新的"天津模式"——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文集》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汇集了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编辑记者深入农村进行采访报道的切身体会,真实地记录了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编播人员在基层新闻实践中成长的足迹和经验体会,并附有多幅频道开展"五下乡"活动的精彩图片。2006年12月30日开播的天津区县联盟广播,是一个在没有政府干预、没有行政命令的前提下,从广播行业内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兴盛和90年代以来的持续滑坡之后,农村广播已悄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还是从广播发展规律看,发展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从发展大环境来看,农村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农村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广播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在农村更具价值,因此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由天津区县联盟广播主办、辽宁乡村广播协办的“2008中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6月25~2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4家省级电台农村广播的20多位总监齐聚津门,探讨农村广播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共同为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这个六七十年代新闻媒体的宠儿,已经风光不再,广播衰落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止住广播颓势,发挥广播在农村中应有的作用?义乌市广电局在思索和实践中,摸出了一套经验。  相似文献   

13.
冯正  兰凡 《声屏世界》2014,(5):55-56
广播曾经在高安大地上声名显赫,作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工具,高安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十万喇叭唱响致富歌的历史辉煌。但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广播逐渐走向下坡路,县级农村广播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如今,高安城乡广播再次扬帆起航,入城下乡,掀起波澜。"村村响"唤醒高安广播进入21世纪,随着电视事业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节目的听众被大量分流。从中央到地方,广播的影响力逐渐下滑。2008年,高安市广电局网分家,给几乎处于停播的广播经济上带来了的更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2005年确定为广播影视"农村服务年",围绕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广播影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新的突破.本文回顾了2005年农村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理论界和业界研究、探讨的新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农广播影视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影视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河北电台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建设,相继了手机电台和新频道,事业建设实现了飞速发展。8月28日河北省第一向农村、农业、农民的专业广播——河北电台农村频道正式开播,使河北电办频道增加到7个,这标志着河北广播事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期特刊登段录沛局长的致辞,杨兴盛台长的讲话,以及各级领导对农村频播的祝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广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农村广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途径与措施等等,以期对农村广播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频率开播,使我国农民有了自己的专业频率,此后江西科教农村频率、山西农村广播、河南农村广播、河北农村广播、安徽农村广播也相继开播。农村广播频率开播后很快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把农村广播频率的节目放到中国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运用现代化理论审视农村广播频率的节目,其中还存在一些缺失,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陕西农村广播三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前的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正式开播。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她的开播引人关注。在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城市时,她成为一朵奇葩。三年,陕西农村广播这朵奇葩花开别样红。三秦大地的农民视她为亲人,说“一日不听农村广播,就像饭菜盐不足”。2004年10月,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全面介绍陕西农村广播的情况和经验,评价“陕西农村广播很对农民心思,办到了农民心里,办到了农村急需上。作为全国首家省级电台专业农村广播频率,他们的经验值得重视。”省委书记李建国批示“希望本着三贴近的要求,把我省农村广播办的更好”。在陕西人民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媒体是否真地步入“了夕阳”?广播人是否还能“凤凰涅磐”,迎来重获生机,再铸辉煌时代的机遇?笔者从广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分析判断,发现现今的中国广播媒体还是有很多发展机遇和复兴的征兆。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广播带来重拾农村河山的新机遇2005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因此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作为广播宣传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农广播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深刻地表现了农村改革大潮的历史。本文剖析新世纪以来对农广播的创新实践及其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中可以窥见农村改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走向,也可以看到农村广播对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