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叙述了众多人物的死亡。对人物死亡的叙述可分为客观地叙述和抒情的叙述。这些死亡叙事不仅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英雄们的命运,更是作者塑造英雄个性、承载自己伦理价值判断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死亡叙事也增加了小说情节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隋唐演义》书写了以秦琼为代表的隋唐之际的英雄人物,将秦琼身上所体现的道义精神通过私人知遇之情义、江湖是非之道义、家国使命之大义表现出来,而道义精神也让以秦琼为代表的隋唐英雄形象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小说借英雄传奇,倡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3.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4.
《故事新编》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与史实,是鲁迅先生的最后一本小说集。它以古代神话英雄、圣人贤士等已故去人物为创作对象,构思和传达死亡意象,将死亡转换为审美体验,使之成为精神观照和想象的境域,凸现了艺术主体对于死亡意象表现的总体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5.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14,(11):150-151
死亡是爱伦坡哥特经典主题之一,也是其小说《陷阱与钟摆》中最值得探讨与研究之处。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对作者经历的回顾分析并挖掘他青睐该主题的原因,对死亡的态度及死亡主题是哥特文学中独特艺术的另类哲学。由此深入探讨作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写作风格,以及坡式"来自心灵"的哥特恐惧成就的独特效果,从而对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督山伯爵》写的足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以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为背景,在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方血不是太高。小说的主人公只足一个仪仪局限于个人恩怨的纯粹的报恩和复仇者,他除了复仇还是复仇,对社会完全“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对社会历史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喜恶显得漠不关心,在完成自己的复仇“事业”之后就匆匆消失了。因而,作者所宣扬和崇尚的价值观和英雄观并不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7.
英雄传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即一直有一种内在力量驱动着它的前进,这就是英雄观的不断演变。这种英雄观的演变,既是中国民众文化心理层面的变化,又是小说作者们迎合民众心理做出的自觉的艺术努力,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英雄传奇小说不断发展的内在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刘新生新时期的英雄悲剧小说是悲剧小说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它对生活的表现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在文学领域的积极探索追求,它透视出一个民族真实、坚强的心灵,体现出生命意识冷静与镇定的理性自审。从美学角度鸟瞰新时期英雄悲剧小...  相似文献   

9.
英雄概念是具体的、历史的、民族的。英雄就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为了国家的自立、安全,为了社会的发展、强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目前,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如中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方面崇尚英雄教育方面存在缺陷,有关英雄的出版物严重匮乏等。为此,应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对青少年进行崇尚英雄教育,如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以及戏曲、电影、展览等多种形式,榜样宣讲、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途径展开。党和国家高层要高度重视英雄、宣传英雄,这对进行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具有重要引导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标志着海明威悲剧艺术的巅峰。小说既融合了悲剧的精神理念,又蕴含了喜剧性的生态智慧,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待自然矛盾复杂的态度。在彰显了人类精神力量之伟大的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态整体意识和对悲剧个人主义的反思。小说反高潮的结局颠覆了西方悲剧思维模式,将征服自然的英雄神话转化为警示现代生态危机的寓言。  相似文献   

11.
李嘉炜 《海外英语》2015,(3):171-172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13.
《奔月》与《壮士西行》都是关于英雄命运的饶有意味的小说,它的意味在于小说中书写的英雄的历史与历史所呈现的英雄本身之间产生了一种具有互文性的反讽意味,在这种互文性当中。英雄的辉煌往事被无情消解,神圣走向庸常,崇高堕落为平凡。本文试图从两篇文章大胆消解英雄的崇高与神圣这一共同点上入手来把握二者在历史被放逐后自身建构的殊异。进而揭示文中所呈现的解构主义因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鹏程的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中,作者着力塑造了阎兴和梁建这两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革命英雄"。这两个在革命年代是英雄,但是在和平年代却又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这与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有关。十七年文学研究价值正是在于:一方面要避免二元对立的价值判断标准,不能让文学史评价总是"翻烧饼";另一方面要警惕政治语境变化对于文学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是中国小说最繁荣的时代,讲史演义小说又是其中的主流,在每部英雄演义小说主人公的身边,都有这么一个或几个莽汉式的配角。该文主要从莽汉英雄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对小说情节上的作用等方面对莽汉英雄这一形象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探究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瓦解》可称为是一部史诗般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奥贡喀沃是对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复兴与再现。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跟其氏族“瓦解”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从英雄悲剧到氏族悲剧、从个人“瓦解”到氏族“瓦解”的过程。通过对奥贡喀沃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悲剧命运的勾勒,从英雄悲剧的视角进行解读,昭示着这部伟大的非洲小说也是一曲惹人洒泪的英雄悲歌。在此,笔者拟从小说文本人手,权且悬置社会背景及其相关问题,从分析情节线索来把握主题,并从英雄悲剧视角对文本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在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里,作者以"死亡"为基点,阐述了生命的自我揭示原则."死亡"既是小说里人物情感的悲剧性特色,同时,也是作品艺术价值生成的媒介.从而,"死亡"成为这部作品的双重风景.借助于"死亡",使得小说由第一本文成为第二本文."死亡"是生命的自我审视,是激情的闪电宣言,是自由的过渡和桥梁.  相似文献   

18.
作家陈玉福的小说创作以"1号"系列作品为代表,属于主流小说创作,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品多取材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凸显了以男性为主的英雄群像,这些英雄们正邪对立,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围绕权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争夺;女人是男性英雄在情感与权力上的补充体现,同时,女性的自我也极为突出地彰显出来;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也可圈可点,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安排上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9.
《禅真逸史》是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结合体,并学习和吸收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技法;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罕有的。本文对其从作者、版本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死亡命题一直是研究者们探寻废名小说的重要门道,在作者对死亡的沉思与默念中,引寻深藏在其中的奥秘.本文就将从其早期小说出发,结合一些宗教和哲学观点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