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海探奇     
地球的表面71%被海水覆盖,而海洋的平均水深是3800米,其中超过2000米的深海区占海洋面积的84%。深深的海水,使人类认识深海底部非常困难,以至于在人类早就踏上月球的今天,仍然无法在深海洋底留下足迹。但是人类对深海的兴趣,远未减退,这不仅仅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更重要的是深海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海雪”飘飘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潜艇去作深海科学考查,你就会有可能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观:海水中正在下着一场鹅毛大“雪”。1974年,苏联的一艘轻型潜艇去北冰洋探测深海水文特征。潜艇很快钻入了被坚冰覆盖的北冰洋,下降到一团漆黑的深海。  相似文献   

3.
深海雪景     
1974年,一艘轮型潜艇去北冰洋执行军事侦探任务,探测北冰洋深海水特征。潜艇很快钻入了被坚冰严密覆盖的北冰洋,下降到漆黑一团的深海,艇长命令打开强烈的灯光照射。这时,潜艇窗外出现了一幅奇妙的“雪”景,无数“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甚至还能见到成串成串的雪片在海水中飞舞。此情此景与北冰洋冰面上下的雪没有什么两样。在飞舞飘扬的雪花中,不时飘来一些形态怪异的海蜇,有葵花状的,有皇冠状的……它们在雪花中摇晃而过。有时也会窜来成群的鱼儿,对着“雪花”追逐一阵,然后消失在“大雪”之中。这些深海生物的交替出现,使奇妙的“雪”景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4.
陈夏法 《百科知识》2007,(2X):13-14
“海雪”飘飘 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潜艇去作深海科学考查,你就会有可能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观:海水中正在下着一场鹅毛大“雪”。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的贫困及其开发利用苦咸水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足量的水也谈不上有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一、全球水资源现状在5.1亿平方公里地球总面积中,有3.61亿平方公里烟波浩渺,即71%为水覆盖,可谓“水球”。地球上水虽然不少,但其中97.3%是海水,既不能灌溉,也不能饮用,作为工业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科学家用来专门指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莫衷一是的话因许多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产生与南太平洋上东南信风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在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将大片海水吹起来向西流动,形成南赤道  相似文献   

7.
海水淡化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新兴的高技术产业 海水淡化技术有两类,一类是从海水中分离出水,如蒸馏法、冷冻法、水合物法、熔剂萃取法和反渗透法;另一类是从海水中分离出盐,如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目前世界上有105个国家的175家公司从事海水淡化。蒸馏、反渗透和电渗析技术应用较多,分别占世界总容量的62%,31%和4%。  相似文献   

8.
海水究竟有多深?海底究竟是个什么样?生命能否在最深的海底中存在?……深海,对于曾在蒙昧中生存的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的想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曾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坐在一只密封的水晶桶中,潜入深海。在圣灵的保护下,他在深海中漂流了96天。在深海中,他看到了起伏如山脉的海底,神态各异的鱼鳖虾蟹,枝叶繁茂的海底森林。上岸后,亚历山大大帝感叹道:“上帝的造化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深海,确如亚历山大大帝眼中一般美丽丰饶吗?或是恰恰相反?带着层层疑问,人类开始了深海探险。第一次深海测量要研究深海,首先是测量大海海深。如果您是一位深海勘探者,您会用何种方法来测量大海深度呢? 这可不是个轻易能解答的问题。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海测量是在1840年1月3日,由英国船长詹姆斯在南大西洋将一根长麻绳从船上放入海中,当麻绳放入海底时,放下的麻绳长度为4435米。1860年前后,美国海军军官华尔士在大西洋放下了长1.04万米的麻绳,但麻绳没有碰到海底。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人派克也将炮弹系在麻绳上,将炮弹掷放海中,他看到大约有1.5万米的线绳被带入水中。“麻绳测量法”是一种极其“想当然”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感受深海     
秋水 《百科知识》2007,(3S):20-21
在我们这个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栖息的星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只不过29%,而且在海洋中,深海面积占大多数。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超过11000米。地球上的深海有三分之二位于公海之下。正是在公海之下的深海是人们了解得最少,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是,今天,深海正在和将要成为人人都只知获取但人人都不必担负责任的公地,并进而演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10.
“最近10年,里海海面升高了一米以上,前苏联阿塞拜疆北部港口城市设施已遭水淹。”“由于海水上涨,埃及尼罗河下游的一些城镇正从版图上消失,现在的港口城市塞得港正面临着水临城下的威胁”。“最近几个月,上涨的海水给伊朗的思泽利港和吉兰省的沿海城市带来很大灾难,很多建筑物倒坍,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1.
杨洋 《百科知识》2010,(13):24-25
一望无际的海洋,碧波翻滚,让人迷恋而又迷惑:这么多的海水究竟从何而来?辽阔的海洋占有地球表面近四分之三的面积,地球总水量96.53%是海水。可见,海水是地球水的主体。那么,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海水中为什么含有盐?今后海水是否会越来越咸?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08,(2):23-23
海浪为何迎岸而来? 这是由于越远离海岸海水越深,越贴近海岸海水越浅造成的。其实,在远离海岸的大海深处,海浪的行进方向是取决于海风与海流的方向的。海面上的波浪在深海处传播的速度比浅海处的传播速度快,越是靠近海岸,海水越浅,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述世界六大新兴海洋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深海资源开发、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和邮轮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二是加强金融和财政政策对新兴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实施引智计划,抢占全球技术市场;四是开展深海资源调查,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新兴海洋产业是世界海洋经济的未来,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近几年,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我国在深空、深海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航天及深海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同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刷新了深海载人潜水器世界载人深潜纪录。2012年至今,中国航空、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入侵灾害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水入侵是一种人为作用诱发,在特定地层部位中通过咸淡水平衡失调而表现出来的灾害现象,其直接导致地下水环境的逐渐恶化,进而引起区域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针对莱州湾海水入侵实际,通过工程措施和调度手段,实施“开源节流”,可有效遏制海水入侵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海水入侵区域受害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今科 《金秋科苑》2011,(12):32-32
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拟于今夏“探触”5000米深海,届时“蛟龙号”有望再度刷新我国载人深潜的深度记录。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8,(10):2-2
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之一的深海重大技术装备——“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总体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启动。 近20多年来,向深海进军已成为发达国家海洋开发研究的重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深海技术和装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用化的深海作业系统,打破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成为我国当前开拓深海探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之一的深海重大技术装备——“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总体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正>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早在世界大航海时代,英国王室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众》2011,(10):10-1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分别于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完成了四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