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教”原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之名最早见于《翻译名义集》:“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孔子,指儒家)、老(老子,指道家)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九流”原指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见《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2.
先说“三教九流”。有些书上对“三教九流”这样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相似文献   

3.
在书面语和人们的言谈中,“三教九流”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也泛指江湖上各种职业。那么,“三教”、“九流”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提到“三教九流”,往往是指江湖上各种行当,各色人物,并且带有贬意。事实上,它泛指宗教、学术领域中的各种流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概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意思。基本上,儒教、道教、佛教被称为三教,而九流则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教中的儒,古称术士,原  相似文献   

5.
《语文天地》1997年第24期刊发了阮光荣、陈禄平二位同志的文章《谈谈“三教九流》,笔者读后认为,该文对“三教”的诠释不甚详尽,另外虽然各地对“九流”的传说不尽相同,但该文中有明显的概念上的舛误,如“官”与“宰相”、“阁老”、“进士”之间属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难以并列;再者“剃头”、“池子”、“搓背”、“修脚”等均属“服务行业”,难分“贵贱  相似文献   

6.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7.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8.
《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吴书荫、金德厚点校本)后附“无住词十八首”,内有《虞美人·刑子友会上》一首。其“笺注二”全文如下: 《士林纪实》:隋炀帝《迷楼记》:帝虚败烦燥,诸院美人各市冰盘俾帝,望之以蠲烦燥。昌黎《李花》诗:冰盘夏薦碧实脆。  相似文献   

9.
“物”这个词原意为“杂色牛”,如“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经·小雅·无羊》);后泛指“万物”,“事物”,《列子·黄帝》中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也可指环境、外物等,如“自其不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物理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并以文字的形式最早出现于《考工记》、《墨经》、《管子·地员》、《吕氏春秋》等文献中。但是,“物理”一词出现最早的是汉初的《淮南鸿烈·览冥训》一书中的“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晋书明帝纪的“帝  相似文献   

11.
长公主高中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长公主”一词。课本未注。按,自唐以还,历来所谓“长公主”都指皇帝的妹妹,而不是女儿;皇帝的姑妈称“大长公主”。《明史卷121·庄烈帝六女》记载:“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 ’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  相似文献   

12.
高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一句,教参译为“我的同族的老前辈字涂山的,是左公的外甥”。查《辞海》“甥馆”条,先引《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接着写:“古代称妻父为外舅,称婿为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对“舜尚(“尚”,(?)伯峻注:同“上”。以匹夫而晋谒天子,古文云“上”。)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一句的翻译是:  相似文献   

13.
“红”、“绿”是两个具有文化内涵的颜色词,它们出现在词汇中,不仅指示颜色,而且体现了人们喜好厌恶等情感。红色最初并不指大红色,而是指浅红、粉红。大红色用“朱”指称。《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在家穿的衣服,对朝服、礼服而言)。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间色屏于红  相似文献   

14.
折角典出《汉书·朱云传》:“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后用来指能言善辩。如隋朝于仲文《答谯王诗》:“折角挥谈柄,重席吐言泉。”折桂典出《晋书·郤诜传》:“(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后用来指科举及第。如唐代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相似文献   

15.
《归藏》研究史上的两个根本欠缺是从来没意识到"归"与"藏"之异,没意识到八卦与帝的关系。"归"向本原,"藏"在休整。"藏"象在"坤以藏之","归"象应该在帝,帝以归之,《归藏》体系居首的应该是"帝-坤"体。论据:一是《周易·说卦》里"坤以藏之"与"帝"是连文关系;二是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所谓坤卦的繇辞;三是震卦附带帝象;四是《归藏·郑母经》之"郑(鄭)"古多简写为"奠",《祭统》里代指"帝"(郑州即帝州、中州),"母"象在坤,"郑母"当指示"帝母"、"帝坤"。解释了现有视野里有的旁证资料的难解之谜。《归藏》体现的帝本宇宙观在上古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1.儒家经典中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三教九流及十家:"三教"为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墨、道、法、阴阳、名、农、杂、纵横,这九家皆成流派,故称"九流".九流再加"小说家"即为"十家".  相似文献   

17.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将《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中“摄衽抱几”中的“摄”解释为“持,提起”,于文意不妥,应将“摄”解释为“整理,整饬,整顿”。“摄衽”与“敛衽”为同一种礼节,均为“整理衣襟”。  相似文献   

18.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  相似文献   

19.
说“彤管”     
关于《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一句中“彤管”的理解,古之学者,各持其是,——说是“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后指女子义墨主事。《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一说“画笔”,明代唐寅《题牡丹画》诗:“毅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筲匣成图。”一说指乐器。  相似文献   

20.
《〈论语〉六则》中“有朋自远方来”的“朋”字,《教师教学用书》释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笔者对此释义稍有歧见,作粗浅证释如下。“朋”指是“同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