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声检测对比分析藏汉族肝脾大小,脾静脉血流,探讨引起移居汉族肝脾肿大的相关因素、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藏汉族健康成年人各50例,使用HD I3000型超声仪。结果:移居汉族肝脏肿大者52%(26/50),脾脏肿大者92%(46/50),世居藏族肝脏肿大者36%(18/50),脾脏肿大者4%(2/50)。结论:1拉萨地区海拔平均3700米长期缺氧,引起汉族成年人红细胞、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以及免疫应答增多,是引起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2藏族世居者对缺氧环境的耐受性及代偿功能明显优于移居汉族,与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3单纯肝脾肿大以及脾静脉血流改变与肝功能表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拉萨市6500名小学生先天性心脏病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在海拔3658m的拉萨市小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状况与规律,探讨发生病因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听诊与特殊检查(心电图、心脏X光片、彩超)相结合。结果: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移居汉族儿童发病率高于世居藏族,女生发病率高于男生。结论:重视西藏地区小学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藏某县中学生形态、生理指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对该次调查设计的藏语版《中学生形态生理指标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西藏某县中学2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红蛋白等六项指标。结果被调查中学生身高均值为149.49±8.41,体重均值为42.72±8.74,体质指数均值为18.96±2.65,收缩压均值为106.69±8.90,舒张压均值为64.86±8.45,脉搏均值为85.72±13.08,血红蛋白均值为147.82±12.99,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0.76%±3.93%.多因素分析发现,实际睡眠对身高有影响,呈正相关,女性体质指数高于男性,年龄越大体质指数越高,年龄越小收缩压相对偏低。女性的脉搏比男性脉搏较快,长期居住在海拔4300米左右地区的学生脉搏较移居组慢。年龄与脉搏呈负相关,长期居住组中学生血氧饱和度均值低于移居组。结论中学生形态生理指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性别、年龄、海拔、实际睡眠时间是形态生理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彦明  何艳梅  王静 《西藏科技》2003,(12):38-38,46
目的:了解移居高原汉族男性高原红症患者肺功能变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产CHEST-25F型肺功能仪对海拔3600m的50例汉族男性高红症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定,并与高原健康汉族男性的肺功能参考值相比较。结果:VC、TV、MVV及DLCO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RV/TLC%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红症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1-3岁3600例藏族健康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经皮氧饱和度(SPO2)、心率(P)现状,探讨促进儿童发育的方法。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对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儿保科进行体检的1-3岁藏族健康儿童3600例纳入研究对象,每组分男、女两组,患有疾病的儿童除外,在安静状态下进行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和经皮氧饱和度、心率的检测。结果体重:1岁组、2岁组、3岁组男女均值高于2005年9省市和2006年WHO的均值,每组体重男女比较P值0.001。身高:1岁组、2岁组男女均值高于2005年9省市和2006年WHO的均值。每组身高男女比较P值0.001。上臂围:男15.24±1.01至15.68±3.26,女15.10±0.97至15.52±2.56之间提示儿童营养状况良好。皮脂厚度:男5.77±1.75至5.64±1.94,女5.54±1.63至5.33±1.59之间提示儿童营养状况良好。经皮氧饱和度:男87.14±4.99至87.89±4.18,女87.97±4.53至90.76±4.19,经皮氧饱和度(SPO2):t值-2.12至1.18p。心率:男109.60±16.51至112.95±16.04,女113.40±17.70至112.88±19.52,心率t值-2.72至0.05,心率男女比较有差异。结论依据拉萨地区藏族1-3岁组体格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上臂围、皮脂厚度等检测值制定高原地区健康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参考值,高原地区藏族1-3岁组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较内地9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相近,1-3岁组儿童的体格发育部分参数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2006年WHO的均值。拉萨地区藏族儿童经皮氧饱和度检测值均较内地文献报道低,心率比内地儿童心率快,考虑是否与高原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西藏地区不同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不同海拔地区1864名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血压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及生化检测收集数据,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H型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西藏地区H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3.3%比35.0%p<0.05);(2)藏族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8%比16.0%p<0.05);(3)合并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患者H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6.6%和54.9%,高于对照组;(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论男女,民族,H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年龄每增加5岁,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39%(OR=1.39,95%CI:1.32-1.47);(5)相比海拔2000~3000米地区,海拔3000~4000米地区,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83%(OR=1.83,95%CI:1.13~2.99)。打呼噜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49%(OR=1.49,9...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量间接血凝法(IHA),对289例高原地区(海拔2260米)病理妊娠和正常妊娠孕产妇血清中弓形体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藏族理妊娠孕产妇血清的弓形体抗体阳性率较高(10.16%),但在藏、回、土、汉四民族间病理妊娠弓形体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3295,P>0.05);农民病理妊娠孕产妇血清的弓形体抗体阳性明显高于干部、工人及其它职业者,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47,P<0.05)。提示高原地区孕产妇弓形体感染的民族和职业分布较广,应加强产前检查和及时治疗,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苏兰英 《西藏科技》2013,(10):48-49
目的 探索高原(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体重身长的检测,了解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体重身长状况,观察600例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体重身长的指标并比较和分析其变化特点.方法 在高原地区拉萨市(海拔3690米)在西藏自治区妇产科,随机入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胎龄大于等于37周,小于42周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3天内的新生儿进行体重、身长等检测.结果 1.男女体重比较,男3.356±2.735身长(cm)49.9500±2.370.,女体重,3.309±0.477身长50.04±2.967比较有意义,(T值1.363,2.33,1.538,P=0.002),男女体重,胸围比较有意义,(t=1.363,P=0.002).结论 600例出生新生儿男女体重,身长(cm),比较有意义,(t=1.363,P=0.002),所测得比较与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接近,体重、身长在内地参考值的高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西藏地区藏族成年正常人椎体高度的形态学指标,比较藏汉民族之间正常椎体高度的形态学差异,为西藏地区的胸腰椎相关形态数据作补充,为本地区胸腰椎骨折的诊断、相关手术的开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测量对象141例,其中藏族男性49例、藏族女性51例、汉族男性21例、汉族女性20例,使用半定量测量法(SQ)测量T11-L5椎体的椎体前高(Ha)、椎体中高(Hm)、椎体后高(Hp);计算椎体前高(Ha)/椎体后高(Hp)、椎体中高(Hm)/椎体后高(Hp)的比值,按民族分组比较。结果L1~L5椎体的Ha在藏族与汉族之间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明显大于藏族;T11、L1、L4椎体的Hp在藏族与汉族之间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明显大于藏族;藏族与汉族间,在L1的Ha/Hp的比较是有差异的(p<0.05)。结论 不同种族椎体高度形态测量存在差异,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术中椎体高度的恢复、术后治疗效果评价、法医学的伤情鉴定应考虑其民族差异,同时椎体高度存在个体差异,提倡术前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西藏高海拔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进一步探讨BMI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海拔4500m,179人)、芒康县纳西乡(海拔2516m,252人)合计世居藏族居民431人。对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留取血样标本进行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不同海拔人群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两组不同海拔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析,体重过低占3.5%、体重正常47.6%、超重30.6%、肥胖18.3%.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组的TG(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较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各项指标均与BMI有关,尤其海拔在2516米的人群TG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海拔、性别、年龄校正后BMI和血脂仍有相关性,血脂异常人群的BMI均值比血脂正常人群高2.207kg/m2(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11.
何贵强  董学文 《西藏科技》1999,(1):73-74,56
本文调查和分析了92名平原人移居海拔3658米的高频心电图,其平均年龄是38.2岁,结果显示:(1)男女之间的高频切迹数目无明显差异;(2)V1,V2导联上高频成份较多,一方面需考虑平原人移居高原后,血粘度增高,冠脉张力增加,导致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前间壁病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提醒对心脏正后壁的重视;(3)在本次调查的各年龄组中,依其高频发迹数,初步看出了平原人移居高原后,随着年龄的增高低氧性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雄县农村藏族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探讨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的方法,为我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当雄县农村1~6岁健康藏族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胸围、头围5项指标的测量。结果儿童的体重、身高、坐高、胸围等体格发育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当雄县农村同年龄段男女童的各项指标比较,除4岁组体重、胸围,1岁组、3岁组头围,2岁组胸围男童高于女童,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无差异。而该县男童体重、身高、坐高与2005年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明显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该县2岁组、3岁组、4岁组、5~6岁组女童的体重、身长、坐高与2005年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明显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当雄县农村儿童体格发育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但是仍落后于内地儿童体格发育标准,提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和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Nature公布了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和低海拔汉族人群进行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不同海拔高度低氧环境对高原世居人群视觉搜索能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海拔效应。此次研究以剑桥认知系统(CANTAB)为测试工具,采用视觉搜索测试任务(MTS),以出生和生长在三个海拔(3000m、3800m和4500m)的40名、37名和43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开展实验。结果发现:在选取的正确率和平均正确反应时间两个指标上,三组被试的反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正确率,F(2,117)=0.07,p 0.05;平均正确反应时间,F(2,117)=0.23,p 0.05。此研究条件下,没有发现高海拔低氧环境对高原世居人群视觉搜索能力的影响存在海拔效应的证据。但这一结果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5.
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与汉族农村家庭留守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对比族和汉族农村家庭的留守现状。方法:选择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的7个乡镇,深入农村彝汉杂居区的278户彝族家庭和174户汉族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统计分析家庭成员及其中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留守儿童(〈14岁,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为农民工)和留守老人(〉60岁,有至少1名子女为农民工)人数。结果与结论:彝族农民工家庭的户均人数为5.17±1.46(SD),与汉族农民工家庭的4.87±1.49无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彝族家庭中农民工家庭占34.2%,显著少于汉族的47.1%(x2检验,P〈0.05)。彝族农民工家庭的户均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19±0.51,显著少于汉族的1.48±0.63。彝族农民工中男性占85.8%,与汉族的82.6%无显著性差异。彝族家庭中有儿童的家庭占77.7%,显著高于汉族的54.6%。有儿童的彝族家庭中留守儿童家庭占28.7%,显著少于汉族的43.2%。彝族家庭中有老人的家庭占26.6%,显著少于汉族的48.3%。有老人的彝族家庭中留守老人家庭占27.0%,与汉族的4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学生SCL-90的总分依次是汉族、羌族、回族、其他、藏族呈递增趋势。不同受灾情况学生SCL-90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地震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性别、民族、受灾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科医学是在近3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导向,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连续、协调、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而展现出不同于专科医疗服务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专科,在欧美蓬勃发展,并已成为初级保健的支柱,成为当今医学的时代潮流,现已逐渐广泛开展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西藏高原平均海拔3500-4500米,空气中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8%,加之气压低,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使之无论世居藏族干部抑或移居汉族干部医疗保健均具有不同于平原地区特点.实践证明,重视和推行全科医疗在提高高原地区干部保健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藏农区藏族群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患病状况,提供基础性资料信息。方法2014.1~2014.12对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18岁以上15243名藏族农民进行健康体检,现场测量血压,检测血常规,并进行总的患病率及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2.08%,男性(3.81%)高于女性(0.44%);高血压患病率9.72%,男性(12.95%)高于女性(6.64%)。结论西藏农区(海拔3700m)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较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牧区低,考虑与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缺氧严重程度不同等因素有关;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我区平均水平,考虑与本次调查18岁以上中青年人参与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平原大鼠移居高原两周内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平原地区8周龄大鼠空运至海拔3658m的西藏拉萨,大鼠到达高原后第1至第15天,每天随机取三只称量体重后处死称心、肝、脾、肺、肾、脑等主要脏器的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大鼠从平原移居至高原的第1天至第15天内,饮食活动正常,无自然死亡。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肝脏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脑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余脏器指数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移居高原后两周内肝脏指数和脑指数都有改变,可能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西藏山南地区干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BMI)、血脂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6年山南地区干部健康体检人群2168例。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并空腹作肝脏B超检查,测体重、身高等: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指数(BMI)、血脂异常与脂肪肝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脂肪肝发生率中,藏族高于汉族,男性高于女性,老年组高于青年组。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高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增高,脂肪肝患病率增高。结论 脂肪肝与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