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9,(1):40-40
随着《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简称《故宫文物全集》)第60卷近日在香港的面世,历时14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跨世纪文化工程——《故宫文物全集》终于出齐。这不仅是出版界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国文博界的重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顾艳 《文化交流》2006,(1):48-50
由台湾联合昆剧团与上海昆剧团合演的新编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从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巡回演出来到杭州,来到《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颇有其溯源意义。该剧编剧是我的朋友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海峡两岸在昆剧方面的互动最早是由他带动的。早在1990年秋,他参加了一  相似文献   

3.
《张岱年全集》出版1997年3月,河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八卷本《张岱年全集》,这是学界的一大件事。张岱年教授为学界泰斗,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清华,后北大,执教至今,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淡泊自甘,数历艰虞,...  相似文献   

4.
五代北宋国子监于显德二年至开宝五年完成了《经典释文序录》及十二经单经《释文》的刊刻工作,所刻单经《释文》与五代监刻群经经注本相配,其中《序录》刻于《周易释文》之前。北宋国子监于景德二年新刻《老》《庄》单注本,并为其附刻单书《释文》,至此五代以来国子监分批刊刻单经、单书《释文》的工作最终完成。景德二年以后,北宋国子监在单经、单书《释文》基础上整合编刻了整套三十卷本《经典释文》,南宋绍兴时国子监本即据以翻刻。附刻单经、单书《释文》随诸经、《老》《庄》单注本频繁传刻,成为北宋初至南宋中叶《释文》主流传刻方式。包括北宋汴京巾箱本、南宋严州本、温州本《仪礼》、南宋初金刻本《周礼》、尤袤藏宋本《春秋》三传及南宋国子监、抚州公使库、兴国军学所刻群经在内的两宋群经经注本普遍遵循五代北宋监刻群经旧式,于书末附刻单经《释文》。大多数现今可知的宋代单经《释文》刊本皆是附刻之本,在流传中与经注正文分离。南宋中后期,《释文》逐条附刻本逐渐成为新的主流传刻形式。单经附刻、整套单行、逐条附刻三种《释文》传刻方式在产生时间、传刻形式、文本质量上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五代两宋《释文》传刻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由国家出版局组织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制订了整理和出版中国历代大作家全集的规划,笔者承担其中整理《李白全集》的任务。但由于此一项目的规模和难度较大,迟迟数年,未能落实。一九八二年三月我参加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本项目又列入全国古籍整理重点规划。同年全国唐代文学学会开成立会,我在大会发言,报告《李白全集》整理体例征求意见稿。一九八三年在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立《李白全集》整理小组。接着杨庆华(署名杨桦)写成《〈李白全集编年校注〉整理情况》,发表于《唐代文学年鉴》一九八四年号。一九八六年,河北大学于天津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本项目改归该所。其后屡经波折,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组织编写,终于写成全稿。现将整理《李白全集》所作的努力,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岚 《文化交流》2003,(6):10-11
去年10月的一天下午,香港著名摄影大师简庆福先生在纽约家中,偶然收看到由斯科拉卫星电视网转播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觉得这种非常传统的讲授国画技法非常有趣。此后,他每次都要收看这个节目,看这节目仿佛又使他回到了少年时代,因为他曾临摹过《芥子园画谱》,他感叹真正的东方文化,是能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 《芥子园画谱》是画坛经典,传世300多年不衰,影响巨大。画谱第一版是嘉兴王概、王蓍、王(?)兄弟三人于清康熙四十年完成的,第二版由嘉兴画家巢勋临摹前版以石印出版,用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印成,当时观之较为精致,但此种印法只能印几百部。此后被一再翻版,逐渐漫漶,流传至今,至于其初刻原本已经难以觅到。而今,经杭州杨为国先生策划,由吴蓬执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芥子园画谱》,再现当年风采。与此同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配套出版的《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教学片(VCD光盘)72讲,亦已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开播,  相似文献   

7.
魏荣彪 《文化交流》2012,(11):40-43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我国朱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出版65周年。为此,国家图书馆和朱生豪故乡嘉兴市政府决定花费120万元影印出版朱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这个时刻,我们不禁深深忆念朱生豪译莎的得力助手、他的妻子—为我国莎剧汉译全集出版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宋清如女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季刊》与外国的对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中国季刊》创刊于1960年。第一任主编是英国汉学家麦克法夸尔,他曾同著名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一起主编过《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前《中国季刊》由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出版,在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9.
漳州文化传统对郑子瑜学术操作的影响毛策神交新加坡华裔学者郑子瑜先生已经好多年了。近年来,他曾在大陆出版了《诗论与诗记》、《挑灯集》、《中国修辞学史稿》、《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等学术、文艺著作。加上他分别在新加坡、日本...  相似文献   

10.
岳麓书社为适应今日读者的阅读能力,解除文字上的障碍,精选了学术界公认的善本,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并汲取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严加校勘、标点,予以白话注译,这便是当代最新注译本《十三经今注今译》。 我们今日读古典文籍与古代人读经有根本的不同,不是为了仕途利禄,是为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然而古代文化典藉浩如烟海,一部《四库全书》近四千种,若加上《续修四库》共有8500余种,是不可能卒读的,即如张之洞为儒子们开的必读书目称《书目答问》一下就举了2200种左右。他还说:“诸生当知其约,勿骇其多”,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卒读。《十三经》是古代文化的源头与精华,乃是一部集我国主体文化即儒家文化早期著述为一体,且是儒家百科性质的重要集子,又总起来也只不过几十万字,是部简要的读本,容易使人接受通读。对《十三经》予以整理并加以译注出版,可谓抓住了要点,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