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关义飞 《云南教育》2003,(11):16-18
一、合作模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把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通过交往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自身丰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核心教学、协商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对话交往式教学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潜在价值的主体性因素,也是对话交往式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最为便利的对话交往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不仅仅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对话往往可以留有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填充或改良,学生也可以不断从中获取新的体验、新的信息及感悟。  相似文献   

4.
关于师生关系的几个认识角度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关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推动、创造的社会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师生交往的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义认识论的视角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文章在揭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重要展开的形态和灵魂是对话,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建构的核心是理解,关键是欣赏。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以往以狭义认识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难以对师生关系做出合理的阐释。取而代之的以现代广义认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教学理论艰师生关系予以科学地阐释,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主体际交往以课程为中介,围绕课程进行对话、交流。再次,师生主体际交往关系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具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我们一直提倡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对话的氛围中进行交往,而主体间性正是贯穿于这一过程的重要因子。文章通过对主体间性内涵的解析,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反思,进而揭示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的内涵及特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师生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关于师生关系的几个认识角度 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推动、创造的社会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师生交往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老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研讨,认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实践的主体,他们之间是一种交往和对话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文章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所谓新模式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辩证和批评。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社会关系,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学生的自我成长,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师生间缺乏有效交往最为突出。文章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交往型师生关系。该关系以有效对话为核心、以主体间性为前提、以“交往资质”为保障。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思想、行动两个层面积极、有效地构建交往型师生关系,以有效解决传统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媒介嬗变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媒介技术影响甚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模式,媒介的技术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促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同形态。口语作为交流性技术,其文化属性决定在口传媒介环境下师生交往模式表现为双向互动规律,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平等性的特点。文字印刷媒介的隔离性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条件,而“专家系统”的诞生使得师生间呈现出权威性、等级性的社会关系,师生交往模式以单向交往为主。电子媒介技术使教学空间分化为在场教学空间和缺场教学空间,并建构出师生关系的新形态。此时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定制化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交往方式回归主体间双向互动,师生关系逐渐趋向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俊芳 《考试周刊》2009,(21):164-165
教学认识论和交往论下的师生关系学说都是对传统二元对立师生观的突破,特殊认识论下的主导主体说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交往论下的主体—主体说,提倡弘扬课堂中“人”的生命价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发生着对象性关系,也发生着意义性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工程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师生交往主体间性的缺失,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沟通,抑制了学生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程应用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关系,考虑平等性、交互性和导向性,激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体交往模式,通过对话和合作,实现师生交往的主体间性,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提高工程课程教学实效,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保障。我国传统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是相互对立的,即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的受压迫性。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而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寻求更加合理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师生互为平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主体间性”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主体问性转向的融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选择等问题。在明确在主体间性转向维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教师问、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三个环节;践行学生主体、互动教学、共同发展等理念;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为思政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得与内化.为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教师权威现象,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提出高校思政课师生交往策略: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关注师生交往的信任—关怀特质,唤醒交往关系中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属于交往实践活动或实施交往活动。师生关系是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相互作用是教育交往,而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辅助设施,师生与它们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作用是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对教育过程的主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主体性选择、理解与内化、借鉴与超越上。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非语言符号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师生交往的障碍之一。而不健康的情感碰撞也会产生误解性教学交往。从教师方面看,注意语言符号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运用,树立民主的教学交往思想,确认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进行教学互动,对于克服误解性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理论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身体间的关系,这为我们思考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视角重新理解身体在师生关系中的内在意蕴,认识到身体在师生关系中具有相互性、同一性和扩展性的特征,进而揭示身体在师生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