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海量图像文件的存储管理问题,本文提出基于Hadoop的No Sq L云存储方案,提高评卷海量数据安全性和存储可靠性,构建分布式、可扩展、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云存储平台。通过分析基于Hadoop平台云计算体系和基于HDFS/HBase的云存储技术,结合网上评卷海量图像文件的存储需求和实际,规划基于Hadoop/HDFS/HBase的国家教育考试云存储中心的数据交换平台,并对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深入应用此平台给出设计方案,提出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诸多行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不断增大。对基于Hadoop的海量情报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Hadoop技术的海量情报数据管理系统,优化了情报数据存储和处理效率,对提高战场上海量情报的分析处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数据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对这些海量数据资源进行低成本存储和基于内容的高效检索,是远程教育云平台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Hadoop设计了一套对远程教育海量资源进行存储和检索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存储和管理海量数据,效率不高且系统的存储能力受制于所依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能力.Hadoop作为一种开源的架构,适合在廉价机器上对各种资源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管理,具有可伸缩性和高容错性.本文在研究开源框架Hadoop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adoop的海量数据处理模型,并在不同数量的Datanode的情况下对副本系数与块大小对HDFS的I/O性能的影响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提供的模型较高效率地实现了对大数据量的日志的快速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Hadoop技术开发了数字化校园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提出了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存储模型。将整个系统设计为系统管理、业务应用、数据处理、数据采集等4个大模块,采用开源分布式数据处理框架,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系统具有可伸缩性、高可靠性、低成本和高效性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数据处理成本高、数据管理困难、可靠性低、效率低、并行处理程序编写困难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统计是利用尽可能少的局部样本数据来发现总体规律,处理对象往往数据规模小且数据结构单一。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集处理。基于Hadoop系统,利用其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机制,设计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分析模型,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特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云存储的结构模型和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存储的数据存储方案.该方案采用Hadoop云平台,将HDFS与现有高职院校教育云平台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云平台上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8.
开发海量数据处理系统时存在技术框架选择不确定问题。从理论及应用角度对两种主流的海量数据处理架构MPP和Hadoop进行对比,分析各自技术特点,阐述其与传统数据处理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Hadoop在存储数据规模上可轻松支持PB级别,而MPP架构大多只支持TB级别;Hadoop对海量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处理有一定优势,但在处理速度和易用性上不及MPP;在结构化数据处理、响应性能和衍生工具等方面MPP 则占优,适用于查询业务场景较多项目。通过分析两大框架底层核心技术以及归纳优缺点,为企业相关应用的技术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毅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5):166-168
通过对Web大数据库的访问,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信息调度能力。传统方法采用基于信息流减法聚类和模糊C均值调度的数据库访问算法,对数据库访问过程中的稀疏度均衡能力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度均衡调度的数据库优化访问算法,分析了数据库中海量数据存储结构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和冗余信息滤除处理。采用稀疏度均衡调度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库访问过程中的均衡调度,提高数据查准率。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进行数据库访问的均衡性能较好,数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未来物联网农业产生的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和挖掘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adoop集群分布式存储与传统MySQL数据库相结合的农业大数据云端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湿度及图像视频等数据采集和传输平台,数据最后汇聚到云端通过H adoop分布式计算框架和MapReduce编程模型对农业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检索、管理和决策,为农作物生长过程实时监测和最优化生产提供指导,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农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常浩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1):131-133,140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随需应变的资源或服务,通常依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可靠性水平而定。MapReduce是一个为并行处理大量数据设计的编程模型,在云环境中实现HadoopMapReduce框架,使用虚拟的负载平衡来改进单节点和多节点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件共享系统中的文件热备份问题,提出一种在 P2P 网络中利用节点间环型结构实现共享文件备份的方法。围绕环型结构文件热备份设计,在实验系统中同时解决了网络节点加入与退出、节点状态监控、节点连接信息刷新、各节点中共享文件协同检索,以及各节点间实时通信等技术问题。充分利用 P2P 网络结构的技术特点,提高文件共享系统的可用性,同时证明 P2P 网络结构下的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具有扩展方便、负载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在线迁移算法模型和虚拟机负载评估向量,并依据各物理节点的带宽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和CPU占用率,确定迁移时机和需要迁移的源物理节点,依据CPU在各节点的占有率、ROM的使用效率、带宽的利用率来确定目标物理节点。通过仿真模拟环境试验证明,文中算法在虚拟机在线迁移中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物理节点的负载均衡,同时SLA违反率最小和云计算数据中心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防领域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分布式云计算模型,该模型由域结点、子域结点和终端结点组成,终端结点负责数据的采集,域结点和子域结点负责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并给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安防监控系统架构.该模型集成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各自优势,解决了安防领域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具有通信带宽低、扩展弹性高和易于实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Peer-to-peer (P2P) systems are now very popular. Current P2P systems are broadly of two kinds,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The tree structured P2P systems used technologies such as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can search the required target quickly, however, in a tree, the internal node has a higher load and its leave or crash often causes a large population of its offspring's problems, so that in the highly dynamic Internet environment the tree structure may still suffer frequent break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widely used unstructured P2P networks rely on central directory servers or massive message flooding, clearly not scalable. So, we consider both of the above syste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alize that in the P2P systems one node may fail easily, but that when a number of nodes organized as a set, which we call "super node", the set is robust. Super nodes can be created and updated aware of topology-aware, and used with simple protocol such as flooding or "serv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the entire robust super node can be organized into exquisite tree structure. By using this overlay network architecture, P2P systems are robust, efficient, scalable and sec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our architecture greatly reduces the alteration time of the structure while decreasing the average delay time, compared to the common tre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基三分层互连网络(THIN)系统中的负载平衡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多播树技术提高节点间交换负载信息效率的动态负载平衡(DLB)算法--THINDLBA.设计了一套完整的DLB消息和各节点处的信息维护机制以辅助算法实现.重载节点的负载迁移请求消息沿着一棵以该节点为根的多播树传播,被该树覆盖的轻载节点均成为负载迁移的候选目标节点,可以沿着该树和重载节点交互负载信息,从而使重载节点能够在算法的一次执行中外迁最多的过载进程,尽快改善自身负载状态.算法设计中约束了多播树的构造过程,以避免因树间覆盖造成的消息误传或冗余.通过实验对比了4种DLB算法的性能,结果证明THINDLBA能更有效地缩减THIN系统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新的环境信息获取方式,由很多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并负责信息的采集、整理、发送。介绍了一种可移动的WSN网络节点,可以完成顺序监测、采集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各个子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上级汇聚节点。该系统以CC2430为核心,通过ZigBee无线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移动功能采用机器人控制,可以在待测区域内按照预定轨迹顺序移动。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网络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由于每个传感节点仅能获得局部信息,容易在数据信息交互过程中引发数据冲突,因此设计一种基于CSMA/CA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冲突检测系统,主要包括TC35I电源模块、传感器节点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手持式检测终端、主处理器STM32F103VB、无线打印机等。系统通过分析对比每个传感节点对数据包的接收状态,实时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潜在的数据冲突|同时,数据冲突检测结果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实时显示,具有结构简便、组网简单等特点,可以方便地拓展到其它无线网络中。  相似文献   

19.
There were two strategies for the data forwarding in the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 forwarding strategy and routing strategy. Forwarding strategy only considered a separated node rather than the whol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Interest flooding led to the network overhead and redundancy as well. As for routing strategy in CCN, each node was required to run the protocol. It was a waste of routing cost and unfit for large-scale deploymen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per node routing strategy in CCN. Some super nodes selected from the peer nodes in CCN were used to receive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ir slave nodes and compute the face-to-path to establish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FIB). Then FIB was sent to slave nodes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e slave nod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uper node routing strategy possessed robustness and scalability, achieved load balancing,reduced the redundancy and improved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ree topologies,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super node routing strategy. Network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had a shorter delay, lower CPU utilization and less redundancy compared with C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