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针对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整群团体测试的方式,对2085名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所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认知、情感、公正和节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除人际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面旗帜,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量表测量表明:(1)所调查贫困大学生样本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除认知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对照组;除两维度差异不显著外,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节制维度高于全国常模,人际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具体而言,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贫困大学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真诚、团队精神、爱与善良、希望信念,最差的五项品质为社交智慧、幽默风趣、创造力、领导能力、自制;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的品质有11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品质9项,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品质有6项.(3)在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年级、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据此结果,本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各地10万名大中小学生分层抽样调查,建立了1个全国万人数据库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数据库,建立了全国性常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良好,各类积极心理品质“低水平”的人数比例很低;但在个别积极心理品质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不同学段、性别、年级和区域学生在各维度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中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五所高校艺术生155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艺术类大学生在SCL-90上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和全国青年组常模;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SCL-90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专科生在强迫、抑郁和敌对方面高于本科学生,男生在躯体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的症状强子女生,而在恐怖方面女生的症状强于男生,来自于县城的学生在躯体化上的症状强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比城市学生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异极显著.在高职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针对结果,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调研重庆市4所高校的85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志愿者,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者的20项积极心理品质可分为服务品质、爱心品质、责任品质三种类型,建议从培育意识、制度建设、实际操作三个阶段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和《“中国梦”心理结构态度调查表》对延安大学4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好;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中国梦关系密切,对“中国梦”的赞同程度越高,对“中国梦”的情感态度越积极,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对中国大学生1300名(有效数据1029人)的测量,编制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组成,共包括20个积极品质,62个题项.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从而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1942名中职学生,发现:(1)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等六大维度发展状况良好;(2)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爱、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为真诚、创造力和领导力;(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职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总体而言,除公正维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五个维度上,中职学生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男生在公正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5)与全国高中生比较而言,除节制维度中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高中生外,在认知、情感、人际、公正和超越维度,中职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高中生;除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品质差异不显著外,中职学生与全国高中生在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民族高校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当代大学生积极品质自评量表》对800名民族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师范生的性别之间、专业之间在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好于非师范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品质则对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积极组织系统等方面,探究了增强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希望以此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的精神,鼓励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推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研究,将心理学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捌适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加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班会和家长会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大学生中不断涌现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成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教师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教师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中会起到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教师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音乐表演、美术、设计、广告等专业)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有积极的消极的两面,他们的特点给高校传统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品质,笔者就对艺术类学生加强学习品质教育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 SCL 一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长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包括以下8个维度或主题:接受现实、成就动机、目标定向、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品质的重要途径。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以“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弹性”为三大心理维度,提出了“合理评价”“积极归因”“召开家庭会议”等多条家庭教育策略,旨在培养青少年自信、乐观、爱、希望、勇气、坚持不懈等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十年,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不过,总体来看,还存在数量相对较少,质量相对较弱;实证研究较少,缺乏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研究等问题。要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系统化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及加强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调查以《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的积极特质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文理类大学生,但在勇气及领导力两个因子上高于文理类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F0002-F0002
2013年12月16日至12月17日,全国首届“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论坛暨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大赛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育局和秦皇岛市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联合举办,旨在将心理学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推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加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提升班会和家长会品质,优化学校心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