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作了 2 0年 ,当了 15年主编 ,曾主编过《邮政技术》《中国邮政》(中英文版 )和《科技与出版》 ,其中让我最为惬意的是退休前 5年主编《科技与出版》。当时编辑部的同志很团结 ,编辑部外天地广阔 ,工作上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那时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 ,至今难忘。《科技与出版》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 (简称科技出版委员会 )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承办单位 ,因此编辑部可以”脚踏两只船” ,争取到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 ,这给我和编辑部的同志带来了工作时的好心情 ,为办好期刊奠定了良好基…  相似文献   

2.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看了《出版科学》1996年第2期上的文章,印象又加深一层。我认为,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在目前来说。像这佯起点高、精心策划、认真编辑出版的刊物,是不多见的,比不少同类刊物要好。我想,这是与它的主编们和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不寻常的努力分不开的。我喜欢这份刊物。如编辑部还有多余的开始出版的第1  相似文献   

3.
浅议学者型主编的优势《气象》杂志编辑部李晓东我很赞同科技刊物专职主编学者化的观点。根据我的经验和体会,感到学者型专职主编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是促进科技刊物水平提高的有利因素。学者型主编有哪些优势呢?一、主编的高水平决定着刊物的高质...  相似文献   

4.
你把这个井打深了,深深地打下去,就会折射出很多东西,而不是到处去打井。记者:刘总,您是资深而有活力的出版人、编辑家,是《出版广角》的首任主编在担任《出版广角》主编的6年时间里,在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辛勤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我和长江同志都在上海《大公报》编辑部工作。由于我们共同负责采访工作,曾坐在一张办公桌的两边办公。我们两人的分工是明确的:他负责战地记者的派遣与联络工作,我负责上海市内外勤记者和通讯员的安排、布置工作。他还兼任编辑部社评委员会委员,我还兼任本市新闻各版的主编责任。  相似文献   

6.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出版工作已十八年,算得上是一个老兵了。先后在旅游、辞典、综合编辑部工作过,现在的落脚点是《中国图书年鉴》编辑部。在《年鉴》编辑部工作也有八个年头了,回想起来确有颇多感慨。 《中国图书年鉴》的工作可以追溯到《中国图书大辞典》,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是新中国成立至1994年  相似文献   

8.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我是1925年参加中国科学社的,那年我刚从东南大学毕业。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就经常阅读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我敬仰的师长秉志先生、胡先骑先生又都是中国科学社的老社友,我心里早就对这个科学团体十分羡慕。因此,一毕业留校当了助教,就经陈桢先生介绍加入了该社。我接任《科学》主编则是1934年底的事。那时《科学》问世已有二十个春秋了。《科学》的第一任主编是杨铨(杏佛)先生,当时叫编辑部长。杨杏佛先生毕业于康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5):69-70
<正>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到国外与普列汉诺夫合作—俄国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合作,于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家机关报《火星报》(Искра)。不久该报迁往德国慕尼黑出版,1902年4月移至英国伦敦出版,1903年之后移至瑞士日内瓦出版。主编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列宁实际上主持报纸工作。列宁为报纸两度起草了编辑部声明,是为报纸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时,我还在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编辑部工作。12月4日,出版社党委书记朱明钰打电话给我,要我准备第二天出差去北京,说是有一本关于编辑出版的教材要编写、出版,社里考虑到我曾是《出版词典》的责任编辑之一,决定由  相似文献   

12.
《上海档案》在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自1988年到上海工作,她陪伴了我13年,成了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1996年我在进行《上海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几乎翻阅了自1985年出版的各期《上海档案》,经过艰苦挖掘基本掌握了上海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与重大事件,进而认识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3.
为繁荣科技出版事业服务本刊编辑部《科技与出版》创刊15周年了。15年间本刊虽几易其名,但办刊宗旨始终不变———为繁荣科技出版事业服务。本刊在1982年创刊时,刊名为《科技出版通讯》。它的诞生,为宣传科技出版事业开辟了新的阵地,为促进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委会在京召开2月24日在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召开了《科技与出版》编委会的第二次会议,听取了编辑部1993年的工作汇报,研究了1994年编辑部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的设想。会议由编委会主任(杂志社名誉社长)卢呜谷同志主持。编委会副主任(杂志社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党政机关从事农业行政工作的我,很想拜读一些有关我国农业政策学方面的专著。欣闻杨学成等四位同志主编的《农业政策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便邮购一本来学习。读罢《农业政策学》,总觉得这本专著在继承1970年出版的陈琮著《农业政策学》和1978年出版的张研田著《农业政策学》方面,做了延续性探索,吸取了1951年在美国出版的  相似文献   

16.
殷切的期望     
《出版参考》出版十周年了,我谨向编辑部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出版参考》是一个交流和传播出版信息的刊物,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十年来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恕我实言,我觉得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主要是系统性、权威性不够。这不是编辑部的同志们工作不够努力,他们是够字苦够努力的了。但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被放到应该到达的位置上。系统性、权威性所以不够,关键在于没有稳定的作者队伍,缺乏稳定的稿源。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编辑部: 《出版工作》1982年第13期发表了司马骧同志的文章,对我社1980年出版的《中华全史演义》一书所存在的错误百出的情况,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对此,我们深表感激。不久前,我们已通过大小会议对差错进行了初步检查。检查不局限于这一本书,而是把重点放在1982年的编辑工作上。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出版》诞生30年了.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感创业不易,兴业更难,诞生不易,成长更难. 《科技与出版》最早的名字是1981年4月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决定编辑出版的《科技出版工作通讯》.1982年9月常紫钟主任主持会议,决定在已出4期的基础上,将《科技出版工作通讯》改名为《科技出版通讯》作为会刊(双月刊),内部发行.任务是沟通科技社工作情况,交流编辑出版经验,介绍国内外科技图书出版动态……为开创我国科技出版新局面服务.80年代中期随着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浪涛日益高涨,作为中国版协工作机构并兼具全国120余家科技出版社联合办事机构职能的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深感加强信息交流、相互研究、共同提高、共促发展的必要,1988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改名为《科技出版》,公开发行(仍为双月刊),同年10月组建了编委会.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普图书应适合农村特点──《新编农村实用科技文库》成功因素分析农业出版社杨天桥《新编农村实用科技文库》丛书(以下简称《新编文库》)是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实用科普读物。自1991年正式出版以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97年4月2日,由北京大同科技开发公司、《桌面出版与设计》编辑部共同举办的“大同高速输出网络新技术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一份由《桌面出版与设计》杂志编辑部制作的测试样张电子文件,经由大同公司高速输出网络模拟现场,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完成了两点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