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在世界画坛上享有高度赞誉,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就源于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同时期的画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运用都有他自己的特色,这些绚烂的色彩构成了中国画之魂,让中国画的内涵得以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以色彩融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使色彩在山水画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性又具有中西方色彩鲜艳、华丽的装饰性的现代山水画新样式,是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色彩观念和历史演变的剖析,以及中西不同色彩观的比较,探讨中国绘画意象色彩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中的拓展,阐明色彩革新是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色彩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是研究中国画绘画观念、形式语言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发展演绎,可以大体概括为:由丹青重彩———以墨当彩———融通中西。文章着重分析了西方绘画色彩与中国民间绘画色彩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运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色彩。由于中国山水画有强烈的时令感,色彩在表现四时、节令、时辰、情调气氛时又最为明显,所以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表现研究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将传统色墨与自然色光紧密结合,突破了千百年来文人画的用色模式,极大的张扬了中国画色彩魅力,这是张大千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与西方现代艺术之后整体色光观念下的独特用色方式。水、色、墨是色彩的主体,色与墨的浓淡、轻重、虚实变化是色光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明暗、黑白灰关系的说明。这种通过主观感觉筛选之后综合交织出来的总体印象符号化的色彩、色光观,是泼墨泼彩山水画超越现实又存在于现实、不似而似的具有极强审美内涵的高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过程,追寻中国画发展过程中色彩观念的衍变脉络,再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从哲学思想、艺术观念、艺术技能和作画原料、工具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才能更新观念,强化创造精神,大胆研究利用新的工具和颜料,适当改造西画颜料,开拓中国画的读者领域,使中国画走出文人创作和欣赏的狭小范围。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许多画家都十分注重绘画语言的突破与发展,每位中国画家都面临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绘画之路和绘画语言。主要从中国画语言的特有要素——笔墨、意境、章法、色彩、材料作为切入点,剖析其语言特点、特性和功用,结合当代一些绘画元素去理解和认识这些本体语言,可为创新和发展中国画提出一些自我的观点,以供画者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水画和民艺的色彩观的论述,强调在受西方绘画色彩观的影响下,立足自身,强化自身文化固有的特点,发现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促进现代山水画色彩观念自身的更新与发展,重构现代山水画色彩体系,而民艺的色彩观对重构现代山水画色彩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绘画色彩作为一个外来的绘画语言,在中国经过一两百年的成长和发展,最终生根发芽。当然,这在动摇中国人观念深处的色彩表现方法与感觉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崭新的绘画色彩语言,尤其在中国油画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但是.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又为中国油画色彩语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油画色彩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语言,色彩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作品价值.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对色彩的认识存在差异,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绘画侧重于色彩的主观性,西方绘画更强调其真实性.西方绘画无论是古典绘画中的罩染法,还是印象派对光色的运用,在表现语言上都以色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色彩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是绘画艺术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因素之一,能否正确运用色彩直接影响到艺术形式的视觉审美。中国绘画色彩形成表现性的性质与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有其必然的文化背景,它有着自成一体的色彩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影响.以中国传统色彩观作为理论基础,探析中国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指出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色彩观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夜冰彩墨创作注重色墨观的应用与处理,着眼于笔的保留与扩展,突出"神""韵"的彰显,在题材的选择与共融上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彩墨画,传承创新、借鉴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感,是对当代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大干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他一生探索和发展“光”语言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完成了中国画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也验证了中国画的生命力,这是张大千艺术上最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彩画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特点和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任务决定了它是高校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彩与材质开启重彩画的现代表现”是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应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中国画自身的审美原则、社会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体会到中国画显现的气质所在,才能真正体验传统绘画的特定语言与现代人类文明状态所存在的有机联系,促进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基此,文字归纳出中国画的气质表现3个特点:"雅"、"厚"、"透",并认为这些气质、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气质、修养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